□卢琴 康建林
“经过一个月的考虑,我作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把祖传的秘方无偿捐献出去……”最近,一条集合了多名“神医”语录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神医”们一个个仙风道骨、德高望重,不约而同地“思想斗争了一个月”,然后作出的决定都“违背祖训”,被网友戏称“神医宇宙”。
这当然不是巧合,背后是一个统一的脚本,一个惯用的套路——卖药,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患有风湿、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疾病的多数为老年人,且许多人多年吃药未治愈,突然看到神医说“吃这个药就能根治”,谁能保证不会动心?更甚者,广告包装成“养生节目”“专家访谈”,选特定时间段在电视上播放洗脑式广告,老人更难分辨真假。专盯老年人,投入少、收益高,“神医”们的骗术早已成为一条利益链。
虽然国家早已动手处罚、整治虚假医药广告乱象,但“神医”和“神医广告”并没有消失,而是从电视转战到了网络。
搜索相关新闻不难发现,类似的“神医诈骗”依然在上演。去年9月,重庆警方捣毁一“老中医”网络诈骗团伙,77人涉案,受害者多达13000余人,涉案金额3000多万元。无论是涉案金额,还是波及的受害者,网络时代的“神医”诈骗不比电视时代少,且因为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危害性更大。
当父母们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钱,被这些骗子拿走时,更有甚者可能因为吃这些药而延误病情,导致生命危险,这多么让人痛心!也让我们更加担心:年迈的父母,谁来保护?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很多老年人退休时并没有子女陪伴在身边,他们既要承担年纪大了带来的更高生病风险,还要处处小心虚假医药广告等盯着他们的骗局。
鉴于此,笔者认为,依法打击、提高违法成本,或许是有效的当头棒喝。在法律和监管层面给予相适应的处置,是震慑“神医”和“神医广告”的必要之举。对典型案例的相关当事人处置结果进行应有的信息披露,也具有警示全社会的现实意义。
同时,夯实广告发布网站、平台的管理之责,向公众开展医疗常识宣传教育,普及防骗技巧,开通举报渠道,这些也很重要,也是相关部门必须常抓不懈的基础工作。
新闻推荐
记者|金淼编辑|许悦近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分析了2019-2020年中国各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