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打回去”并非最佳教育选择■朱翠霞

来源:拂晓报 2021-01-28 11:05   https://www.yybnet.net/

在学校,同学之间,尤其是男同学之间,发生小冲突或者打打闹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不少父母在面对孩子“被欺负”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极其愤怒,让孩子以牙还牙地“打回去”。一些自媒体甚至直接以“爸爸说:‘别人打你可以当场还手’,后来儿子再也没被同学欺负过”为标题,来强化“打回去”的天然合理性与现实有效性。

日前,《中国妇女报》刊发了《“别人打你就还手”背后的育儿盲区》一文,文章借助国外学校与家庭处理同伴冲突的经验,点出了“打回去”的教育误区。那就是,“用‘打’来反击,并不是绝对不可以,但这应该是孩子掌握了如何捍卫自己权利、懂得如何求助之后,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做出的选择,而绝对不是父母告诉孩子的必须选项”。从中可以看出,作为教育者,让孩子“打回去”其实并非最佳选择,有时候甚至会起到反作用。而引导其学会表达观点,保持善良且立场坚定,掌握处理冲突的方法,才是可取的教育策略。

从笔者多年的教育经验看,孩子之间的一些矛盾,如发生肢体冲突,往往跟语言表达不当或表达能力不足有关。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应该将冲突双方叫到一起,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即与孩子交流彼此的想法,而不是一上来就做是非判断,或进行道德上的批评,更不能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没用啊”“以后谁敢打你,你就打回去”之类的话。

不少父母着急让孩子“打回去”,看上去是给孩子打气、撑腰,但孩子如果做不到,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加无力感,这份无力感除了无法挽回与同学或伙伴的友谊,还有对无法达成父母期望而对自己的强烈自责。这份自责倘若不能及时得到疏解,将成为沉重的心理包袱。

有人认为,告诉孩子哪些情况可以还手,哪些情况不能打人,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理论上这种方法没有错,但就像有些教育专家所指出的,孩子不像成人,往往不具备较好的“情景解读”能力,即判断不出“哪些情况”具体是指哪些情况。因此,教孩子学会应对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消极情绪,掌握处理与他人冲突的原则,对孩子的未来成长更有帮助,也是教育者最该用心之处。

这种原则首先是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感受直接告诉对方。如果是因为意外或非主观故意,可以告诉孩子不必睚眦必报。若是故意的甚至是恶意的欺凌,则要主动向老师或家长求助。通过成人之间的沟通来达到既化解冲突又进行教育的目的。毕竟收获一份友谊,远比打服一个对手,更能给孩子欣慰感。当教育者们都能以清晰表达、保持善良、坚定立场的原则来引导学生处理矛盾,相信校园欺凌现象会少很多,孩子们也能获得更好保护自己的能力。

新闻推荐

在新职业舞台上放飞梦想 黄福特

与新职业相关的新闻,总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某网约车平台在8个月里增加了150余万名网约车司机。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打回去”并非最佳教育选择■朱翠霞)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