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指出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69.7%的广告没有“关闭键”。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弹窗广告存在色情、赌博、暴力甚至诱导自杀等违法信息,成为增加安全风险、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毒”窗。并且,弹窗广告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产业链。(1月21日《法治日报》)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占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兴起,大众注意力向移动终端迁移,该类广告因为其移动、互动、趣味三大展现优势和分众识别、个众锁定、定向推广三大执行优势而受到营销界的重视,成为各类广告主的必争之地。
如今打开网站或手机App,经常会弹出各式各样的广告。令人忧心的是不仅弹窗“霸屏”——想看的网页被遮挡、想买的商品被隐藏,甚至还有低俗色情、赌博、暴力甚至诱导自杀等违法信息。弹窗广告像“牛皮癣”黏糊人,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毒”窗,这些不良信息成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戕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青少年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容易对网上新生事物产生好奇心,有人在这些色情、低俗信息的误导下丧失理智,陷入深渊而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心智塑造的时期,他们更需获得额外的保护。让青少年远离色情网络内容,要将青少年权益保护理念更新升级,更需要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
《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网络如此便捷,色情信息无法完全避免,应尽快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系统,不能让色情、赌博、暴力等抢占了孩子情感的阵地。并依法对低俗弹窗广告进行清理和打击,为青少年营造干净的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远离色情信息,让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汪代华/文王铎/图
新闻推荐
由于身份被未达婚龄的堂妹冒用进行结婚登记,导致自己的合法婚姻变成了重婚。近日,湖南省临湘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婚姻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