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开启“养老生活”的古先生 图据钱江晚报
独居之难,不在能够独居之时,而在无法独居之后。在单身化和老龄化同时行进的社会里,独居人群面对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据报道,2个月前,重庆一家养老院入住了一位最年轻的住户——年仅39岁的古先生。入住后,古先生“朝六晚九”,每天晒晒太阳,锻炼下身体,和婆婆爷爷们一起追剧、摆龙门阵。聊起这样的生活,古先生说自己“胖了一圈”。
古先生看似过得很惬意,其实也有些无奈:父母已去世,自己没有结婚,独居的他因不慎摔倒住院治疗。住院一年后,终于能够自主行走,但没完全康复的他,想要出院却找不到去处,只好选择养老院调养康复。可以说,古先生并非因老入院,而是因病入住。
一切的归因,或许还得回到古先生单身独居这个问题上。他的个人际遇,其实也是一些独居人群的生活缩影。
近年来,有关单身、独居的话题越来越多。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独居人口超过7700万人。有学者预测,到2050年,中国独居人口将增至1.33亿。而现实也在印证这种结论,歌里唱的一个人吃饭,旅行,走走停停;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
单身的古先生在生病前,大概也过着类似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脆弱性——古先生的遭遇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他还年轻,但一次生病就足以改变他的生活状态。所幸他还可以选择养老院,在这个看似自由的个人选择里,多少有些“迫不得已”的成分,毕竟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报道里所言,回家吧,家中无人,怕再次摔倒;去亲戚家吧,又担心给人添麻烦。
这当然不是古先生的个人难题,而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社会问题。在单身化和老龄化同时行进的社会里,独居人群面对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针对独居人群,有人建议,根据自身爱好,积极参与公益志愿组织。在公益活动中,互相联络情感,增强个体归属感。可这终究无法解决最核心的问题:独居之难,不在能够独居之时,而在无法独居之后。
39岁入住养老院,难免会被大众关注热议,但不能仅仅当成社会新闻一笑了之,而应该看到其背后庞大的独居群体所潜藏的各种问题。古先生的经历也给了社会一个提醒:对于年轻的独居人群,突发疾病是他们最大的软肋,相应的公共服务应该跟上。社会是一个整体,独居人群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黄秋荻
新闻推荐
『离婚冷静期』被写进《民法典》 『结婚冷静期』也来了? 这位上海政协委员的建议上热搜,其实她说的是……
继“离婚冷静期”被写进《民法典》后,“结婚冷静期”也被提了出来。1月14日,有上海市政协委员表示拟递交提案,建议保障婚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