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君
这个冬天再寒冷,恐怕也不及“外卖员深夜送餐被保安打死”这样的新闻刺骨,这是一种“透心”的凉!
1月3日,湖北仙桃一名外卖员与一名小区保安发生冲突后倒地不起。4日,警方通报称,倒地男子杜某送医后抢救无效身亡,嫌疑人刘某已被刑拘。警方通报寥寥数语,媒体的深入采访则还原了事件梗概:外卖员老杜深夜送餐遭遇小区保安阻拦,联系订餐业主协商,对方却要求必须送餐上门,由于怕被差评,老杜选择了夺门而入,但在出门时双方还是起了冲突。结果就是老杜被刘某持棍打伤头部倒地,刘某既不施救也不送医致其身亡……在后续的报道中,给出的是“家中顶梁柱”“送外卖贴补家用”“温和的丈夫”“欠儿子一个承诺”这样一系列有关老杜的“人物轮廓”……
案件的细节和事实还需警方进一步认定,而深夜在城市冰冷地面上倒地不起的老杜的样子,却深深刺痛了每一个人。大家都在恨保安刘某冷血,捎带着让全天下的保安都在“可恨”之列。在这起悲情事件中,谁是弱者谁是强者?谁可怜可叹,谁可悲可恨?孤立来看,这就是保安刘某和外卖员杜某一时激愤之下的两败俱伤,一个不幸身亡,一个身陷囹圄。然而在网络上的各种比量和愤懑中,保安与外卖员两个群体成了不可调和的“死敌”。
如果有心的话,不禁要问一下:二者真是“天然”不对付吗?从目前看来,很少有人仔细捋一下这难分难解的纠缠背后,埋藏着的城市治理短板和协商精神缺位。
外卖员和小区保安的矛盾,虽然不至于总是“致命”,但已是常见的场景。如果真要抱怨保安“刁难”“多事”,恐怕他们自己也会一脸委屈:真要任由出入,小区业主的安全怎么办?疫情防控这么严,出了问题谁负责?物业打造“私家空间”的承诺岂非空头支票?外卖上门服务和物业安全管控两种诉求的对撞,就这样成了很多城市社区层面上打不开的死结。
外卖业态在不断扩展和丰富,已经成为城市“内循环”的流通场景,更是社区“微循环”的活性因子。这个时候,小区的门岗,不可避免就成了一道经济和商业的“命门”,城市基础供应链是否完备、外卖生意好不好做,如果真到了看“保安脸色”的地步,被打脸的恐怕不是平台,也不是物业,而是城市的治理水准。
如果保安和外卖员不和谐的苗头早已显现,而城市管理却一味迟钝无感,既不给个说法,也不拿个办法,任由保安和外卖小哥厮打在一起,这就是失职了。现在经常说,城市管理要有“绣花的功夫”,在这件事情上又该怎么“绣花”?显然,“拒之门外”不是个好办法。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外卖员可不可以“优先核酸检测”?为了小区安全和管理优化,外卖员即便不能进楼,在楼下或岗亭处单设存取窗口可不可以?“外卖到家”服务可不可以重新定义为小区门口?所有这些“槽点”,本来都可以被城市管理的规章细化调和。
所以,外卖进小区并非真的无解,温暖的城市,会给外卖小哥留一道方便之门,这关键要看城市管理细化程度和利益相关方的协商精神,用户当然不能追求不切实际的“用户体验”、物业管理也不能追求“一刀切”的管理无死角、平台公司更不能“唯差评”管理,而城市管理则不能什么都甩手市场,安坐一边笑看风云。大家一定要坐下来商量,亮出各自诉求,找出共识交集,最后用规章制度来锁定“利益诉求最大化”,这便是治理的胜利。
新闻推荐
新书推荐遍览环球,没有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中国家长那样为孩子辛苦忙碌、焦虑不安甚至忧心欲碎。周国平说:“我不忍心看中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