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一部大学教授的小说课堂讲义

来源:济南时报 2021-01-03 13:49   https://www.yybnet.net/

□新时报记者 江丹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是作家、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恪的一本课堂讲义。对于身在课堂之外的我们,能从这本讲义中读到小说的深邃,也能读到这位大学老师的浪漫。可以想象,刘恪的课堂定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富有感情的表达,在虚构和现实中,跨越时空,体味一种共通性。

小说与现实世界不妥协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的第一讲,是《小说技巧的缘起》。刘恪在其中介绍了一些关于小说的概念、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小说理论的后期发展等方面的大概内容。刘恪没有去为小说的定义追根溯源,而是更多地讲解了我们对小说的观感从何而来。这是此讲的一个微妙之处,不去做小说考古,却关注我们的小说感受,娓娓道来我们与小说的渊源。

“小说不是寻找个人的意义,对未来它是寻找公众意义。但作者在世时,小说仅是一种私人生活,一种个人的隐秘。为什么?那是因作家在小说中永远只是对自己说话,他把自己所见的一切隐秘都曲折地组织在他的小说中。……俱往矣,一切都要过去,只有过去了,找不到了,才有价值,小说便是记录找不到的东西,这才使它具有了部分价值与意义。”刘恪在这份讲义中写道。

在刘恪看来,小说很重要的一个意义所在,是它模仿一个旧世界又拟造一个新世界,在描述一个本源世界的过程中塑造了一个更理想的世界,小说与现实世界不妥协。

“‘现实’是我要特别提出的一个词,它是小说难以摆脱的一个鬼魂,又是小说要经常剔除的一个瘤疣。现实不仅在小说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一种悖论的存在。我们对现实抱有苦难与欣喜的双重心理,无论何种意义上说,它都使小说成为一种读物,一种记录,一种大众特别熟悉的饮品,一种毒素甚至麻醉剂。小说成了人们对待时间的一种工具。……因为你不知不觉地处在现实中,你对现实麻木了,毫无察觉,只有当现实过去以后,才成为你追忆的一种幻想心理。这时幻觉中的现实是一种遥远,一种神话。”

小说就是在与现实的种种纠缠中成了一种工具,而对小说而言,这是可悲的。在刘恪看来,小说不是记录现实,而是从现实中获得某种内核的东西。而这也几乎是所有热爱小说的读者的一种共识,我们的阅读不是为了看作家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表达刚刚过去的某个现实,或者在小说里直接引用社会新闻以佐证某个现实,而是为了看到作家提炼出的一个时代内核或者精神内核,看到对现实的审视和反思,而不是被裹挟着沉没于现实。

一顺溜便跑出自己特别的格局

小说是作家超越现实的一种文学表达,但其中不乏作家自身的经验。所以,我们经常在某一个作家的一系列作品中见到熟悉的生活场景,甚至不乏有作家一生都在书写故土,在文学的世界里建构属于自己的王国。作为读者,我们可能会从虚虚实实的情节中猜测作家的人生轨迹,而作为作家,他们需要处理经验与虚构的关系。

“强大的经验对作者和读者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力,作家会在无意识状态下扩大经验的强度。”刘恪在《现代小说技巧讲堂》的第十讲《经验与虚构》中写道。

刘恪除了是一名大学教授,也是一位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寡妇船》《蓝色雨季》等、中短篇小说集《红帆船》《空裙子》等。无论是从研究者的角度,还是创作者的角度,刘恪对经验与虚构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理解。

在小说创作初期,一位作者无可避免地信任自己的经验,或者说不由自主地受到经验的左右。很多时候,他或许只是借助虚构的形式表达了自己过往的某种经验。但是随着写作的深入,经验与虚构也在不断地角逐。“虚构与经验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虚构往往是在最高意义上的对经验的整合,决定经验的意义与方向。反经验的写作里,虚构不再对经验指手画脚,虚构从意义的海洋里逃出来,刻意追求一种方法上的东西。”

刘恪坦言,对一位成熟的文学大师而言,经验和虚构已经内化成为其自身的一部分,达到一种羚羊挂角的自然状态。刘恪本人在小说创作中或许就已经体验到了这种自然。

“2000年以后我有许多小说也不借助经验,也不刻意虚构,仅是一种感觉,有一种对语言写作的愿望,在稿子上写几句话,好像后来的句子排着队在那儿等着似的,心中也没有明确的意图。写上千儿八百字后似乎有一种东西在脑子里聚拢,语言自身推动着我往往写到三千字就比较顺畅了。然后小说开始带着你跑起来,一顺溜便跑出自己特别的格局。”刘恪写道。

反故事的小说是这个时代的典范

通过技巧,小说成为“好小说”,获得普世价值,具有了流传的意义。在很多读者看来,读小说就是在听故事,写小说就是在讲故事,其实不尽然。

“爱听故事是人类的本能。”刘恪写道,“讲故事也是一种诉说的欲望。本质上有一种编个故事哄哄自己的味道,因为一个故事的存在也表明一个生命的完整存在。除了本能之外,故事从过程而言等于时间,这让我们看到人类在消费时间时,也就是在消费故事。时间、故事与人这三者是人类的一个宿命,人的始与终均是时间性的,把生命交给时间,最有效而忘我的状态便是在故事的链条里。故事是一种生命消费。于是我们从根本上明白了千百年以来,为什么故事经久不衰,直到未来的永远,故事依然魅力无穷。”

刘恪认为,小说是故事的,又不仅仅是故事的。“讲故事,重在故事的编撰,使用各种各样的故事法。这是一种极度煽情的修辞术,它的目的是死死抓住你的本能并加以有效的勾引。反故事,重在故事之外的意义部分,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术把故事掩盖起来,不断地扼制人的本能,引诱的是人思维中的智慧。于是,小说砸碎了自身的锁链,变成了世界万事万物的能指表演,个人便无所顾忌地在小说中泛滥地倾诉。”在刘恪看来,反故事的小说是当下这个时代的典范。既要把故事掩盖起来,又要让读者听到故事,这恰恰需要一种更为高超的技巧。

在《现代小说技巧讲堂》中,刘恪分析了小说的诸多要素,结合实际的作品讲解其中的精妙。这些“技巧”会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部小说作品,知道其中看似随意的一笔或许暗藏着作者的心思,也能更好地理解小说这种虚构文体本身,淡化它的工具意义,将其视为一种流传时空的智慧。或许还会有读者视其为从读者到作者身份转变的敲门砖,在理解小说的同时学会如何创作小说。

可是,这不仅仅是一份讲义,也是刘恪在表达他对小说的一种见解。他是小说创作的研究者,也是实践者,其中自然有对小说那种深沉的热爱。在刘恪的表达里,我们可见研究者的严谨,亦可见实践者的浪漫。

“我觉得日子像攥在手中的金币,一不小心便从指缝中滑出来掉在地上,然后你会仔细地在地上寻找,没有。正在你怅然若失的时候,突然在你的身后听到叮当一声,时间滚动,停在某一个旮旯角落里发出共鸣的响声,声音带着你的体温,但已去了很远的地方。那就是你遗失的日子。”

小说,就是那叮当一声。

新闻推荐

郭敬明、于正接连为抄袭道歉 到底应该怎么看?

张漫子1月1日,新华每日电讯微信公号刊发题为《郭敬明、于正接连为抄袭道歉,到底应该怎么看?》的评论。舆论声浪下,长达十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一部大学教授的小说课堂讲义)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