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来源:汉中日报 2020-12-04 10:05   https://www.yybnet.net/

我家孩子今年刚五岁,最近发现孩子会趁我们不在家,偷偷拿家里的钱出去买零食。上周带他去超市,他还趁我不注意拿了货架上的巧克力,塞进嘴里。要不是我看到他嘴巴上残留的巧克力糖渍,就被他蒙混过去了。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孩子现在偷东西,长大了就可能触犯法律。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晓清)

解答: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归根结底有两个:一是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偷”,更不知道“偷”是一件不好的事;二是他虽然知道偷东西不对,可是他太想要了,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孩子在2岁左右会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很明显的特征就是,2到3岁的孩子,会频繁地说“我的”这个词。因为在他们眼里,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都是“我的”。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在外面“顺”个东西回来,那真是太正常不过了,这时的孩子就不适合用道德来评价。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道德发展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到2岁的“前道德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无任何规则意识,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第二阶段是2到8岁的“他律道德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客观后果,来判断是非善恶;第三阶段是8到12岁的“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逐渐从他律转为自律;第四阶段为12岁以后的“公正道德阶段”,这时孩子才真正到了自律。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8岁之前的孩子,他们很难自觉地遵守规则,尤其在独处时,他们更多的还是凭着身体本能来行动。如果他们看到特别喜欢的东西,又没办法通过别的方式获取,就很可能会采用“偷”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个时候,父母的反应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这个年龄,正是孩子规则意识、道德意识的形成期,父母引导得当,孩子就不会误入歧途。可是如果父母只是粗暴地惩罚,那么结果恐怕会比偷东西本身更加严重。棍棒教不会孩子是非对错,只会让他害怕,无法建立起道德上的自律。而一个不明是非的孩子,无法避免下一次犯同样的错。

当孩子“偷”了东西,我们要做的不是暴打一顿或者责骂羞辱,而是应该帮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并进行补救。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告诉他:爸妈是跟你站在一起的,陪你一起改正,我们相信你会变得更好。(慈怀)

新闻推荐

逐梦前行 读《奋进新时代 争做追梦人》有感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首先就要有自己的梦想。不同时代,人们的梦想可能会不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