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23日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确,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要对网络主播和“打赏”用户实行实名制管理。要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要求落到实处,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
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未成年人“打赏”乱象也随之衍生。越来越多的未成年网民成了一些网红主播的粉丝,甚至动辄给主播“打赏”巨款,将父母血汗钱甚至父母多年积蓄全部“挥霍一空”。
针对此乱象,最高法于今年5月出台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是从法律上堵住了未成年人“打赏”乱象。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网络直播平台“打赏”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理应被禁。
但最高法只是要求各地法院支持未成年人“打赏”返还,并没有完全封堵未成年人“打赏”乱象。比如那些打赏的未成年人,只要父母没有诉诸公堂,直播平台就不会返还“打赏”,也不会限制未成年人打赏行为,而通过起诉要回“打赏”,维权成本较高,费时费力,如果不是孩子“打赏”的金额太多,很少有家长会起诉直播平台,这也就让未成年人“打赏”乱象仍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此次通知,则明确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这将能对未成年人“打赏”乱象起到釜底抽薪之效。这就明确了平台必须无条件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一旦出现未成年人打赏现象,平台将难以免责。
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与认知能力欠缺,而各种网络直播的付费内容又对他们有吸引力,而且便捷的支付方式,也让他们的支付没有障碍。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禁止他们“打赏”,才符合他们的心智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倒逼直播平台规范管理,无法再推责卸责。
“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应有之义,是遏制未成年人“打赏”乱象的治根之策。“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划定未成年人网上行为边界,更多需要为此尽力尽责的是平台、家长、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比如平台要加强管理,学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家长与学校都要引导与培养孩子的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家长还要加强对钱财的管理,防范孩子使用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进行非理性消费等等。 (戴先任)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王子铭孙少龙)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2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政部督促指导农村低保标准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