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老屋时,30多年前的“二八大杠”出现在东厢房角落里,满是灰尘和锈迹。看到它,勾起了我对儿时那些弥足珍贵的过往的回忆,在金色的打谷场上,阵阵笑声伴着上学下学的路途上……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物质生活极其匮乏,谁家拥有“三转一响”(三转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一响是收音机),就是富裕家庭的象征。在那个年代,谁家闺女找婆家,首先要看看男方家有没有“三转一响”,条件好的女方家通常都会陪嫁一辆自行车。乡村最大的亮点和风景就是迎亲娶媳妇都是用统一的二八大杠自行车。
小时候,自行车是稀罕物,一个村都极少见到谁家里有辆自行车的。那个年代公共交通不方便,出门大多只能靠步行。因此,最让大人小孩羡慕的就是邮递员,一人一辆绿色自行车,走街串巷送信送报,想到哪里去,不管是乡村小道还是大马路,脚一蹬骑上车,再一踩一蹬“嗖嗖”尽情驰骋,不亚于现在的私家轿车的荣耀。
在我快读初中时,我苦苦哀求父亲很多次,家里才买了飞飞牌加重二八大杠自行车。那时的“永久”“凤凰”等名牌自行车没有关系是买不到的。加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也是上世纪80年代乡村的时髦交通工具。
学骑自行车要胆子大,不怕摔跤才行。那年的夏天,我开始学骑车,独自在打谷场练习。由于个子小,既无法跨过横梁,也够不到车座,便只能一只脚踏着车单边滑行,滑行的弊端就是重心难以把握,常常是人摔倒了,自行车就压到我的腰上,于是我的腰上天天都有新伤旧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总会有收获,渐渐的滑行可以了,我便开始叉过三角区踩半圈,就算是骑行了。这小小的进步往往会给初学者带来特大的欣喜,熟练了之后,我便和小伙伴相约去马路上骑行。胆大小孩子寻求速度的刺激,当看着同伴们一个个从河堤坡上冲下去的欢呼雀跃,我也壮着胆子跟着尝试了几回,风一般的速度让我失去平衡,我带着掌心和胳膊摔破皮的伤痕沮丧的回家了。后来,就一直不敢再疯了。
那时的教室前停放的都是统一二八大杠黑色自行车。上学下学的路上,时常看到有车的同学一车带上两位同学,一个斜座在梁上,后面座位上载一个,一路嘻哈回家,只有胆大的男孩子才敢这么做。
已经记不得是哪年哪月的哪一天了,只记得是大约十多岁的时候,我约上杨修虎、王栋兵、王栋美,四人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去百里以外的宿迁卖木耳。四个人骑两辆自行车,由于都个子小,还不能坐在座位上骑行,只能“蹬三角”,车后座还带了一个人。把平时捡拾晒干后的木耳卖了十几元钱,几个小伙伴可开心了,解决上学学费的同时,还可以买几本心爱的小人书,来回近两百余里路,大伙也一点都不觉得累。
进入21世纪后,依靠人力提供动力的自行车已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摩托车、电瓶车、小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
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近年来,骑自行车又成了时尚、休闲、健康的代名词。过去千篇一律的黑色二八大杠自行车早已被色彩艳丽、大小各样的新式自行车取代。山地车、折叠车、休闲车、变速赛车更是层出不穷。全国各地的自行车赛事、骑行活动也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一度被打入“冷宫”的自行车重新回到了公众视线。公共自行车、共享自行车更是成了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代言人,既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又给人们带去了便利。
(乔加林)
新闻推荐
◎网信办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消息,为加强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管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