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的主要危害
(1)机械性危害。其主要包括挤压、碾压、剪切、切割、碰撞或跌落、缠绕或卷入、戳扎或刺伤、摩擦或磨损、物体打击、高压流体喷射等。
(2)非机械性危害。主要包括电流、高温、高压、噪声、震动、电磁辐射等产生的危害;因加工、使用各种危险材料和物质(如燃烧爆炸、毒物、腐蚀品、粉尘及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产生的危害;还包括因忽略安全人机学原理而产生的危害等。
机械加工设备的事故特点与原因
机械伤害是企业职工在工作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别,伤害类型多以夹挤、碾压、卷入、剪切等为主。各类机械设备的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的部件间、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等,都可能成为致人受伤的危险部位。据我国安全生产部门统计,近年来,夹挤、碾压类事故占机械伤害事故的一半左右,注重此类工伤事故的特点和预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
(1)违章操作。在我国,大量的机械设备属于传统的机械化、半机械化控制的人机系统,没有本质安全上做到尽善尽美,因此需要在定位、固定、隔离等控制环节上进行弥补,通过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加以完善。但不少机械类企业工人有章不循、违章作业仍非常突出,违章造成的夹挤、碾压类伤害时有发生,成为企业必须下大力气着重解决的安全问题。
(2)体力与脑力疲劳造成辨识错误。长期持久的体力与脑力劳动、单调乏味的工作、嘈杂的工作环境、凌乱的工作布局、不良的精神因素等,都容易使操作者产生疲劳、厌倦的感觉,此时,辨识错误就会出现,带来误操作、误动作,造成伤害事故。
(3)机械化代替手工作业。机械化代替手工劳动是生产力进步的标志。但是,这一时期,操作者由于要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机械操作方法,思想往往比较紧张,心理上承受的工作压力明显大于以前手工熟悉状态下的作压力,不免操之过急,却由于注意力过分集中,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极易使手、脑配合出现不协调,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4)安装、调试设备。机械设备往往要经历安装调试期、正常生产期和老化磨损期。相对来说,正常生产期的设备鼓掌率较低,而安装调试期与老化磨损期的设备鼓掌率相对较高。因为这时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处于暂时的“失效”状态,甚至“失效安全装置”也不会起作用,由于调试的需要,还不能断电、断气、断水,用于防止解除机器危险部件的固定安全装置已被打开,起不到保护作用,稍有不慎,维修人员就会被“咬”。另外,维修调试时往往是两人以上互相配合,极易出现配合失误,如误合闸、误开机、误动作等,造成伤害事故。
机械加工中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主要集中在铸造生产过程中的矽尘危害。
涂装生产过程中的苯及同系物等有机溶剂危害,以及电焊业中的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为此,机械制造工业的职业病防护应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
(1)合理布局。在车间布局上,要考虑减少职业病危害交叉污染。如铸造工序中的熔炼炉应放在室外或远离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铆工和电焊、(涂)喷漆工序应分开布置。
(2)防尘。铸造应尽量选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的型砂,并减少手工造型和清砂作业。清砂是铸造生产中粉尘浓度最高的岗位,应予以重点防护,如安装大功率的通风除尘系统,实行喷雾湿式作业,以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并做好个人防护,佩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尘口罩。
(3)防毒及应急。对热处理和金属熔炼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化学毒物的设备,应采取密闭措施或安装局部通风排毒装置。对产生高浓度一氧化碳、氰化氢、甲醛等剧毒气体的工作场所,如某些特殊的淬火、涂炭和使用胶黏剂岗位,应制定应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置警示标识,配备防毒面具或消毒口罩等。
(4)噪声控制。噪声是机械制造行业中重要的职业病危害质疑。噪声控制主要包括对铸造、锻造中的气锤、空压机,以及机械加工中的打磨、抛光、冲压、剪板、切割等高强度噪声设备的治理。对高强度噪声源可集中布置,并设置隔声屏蔽。空气动力性噪声源应在进气或排气口进行消声处理。对集控室和岗位操作室应采取隔声和吸声处理。进入噪声强度超过85分贝的工作场所应佩戴防护噪声耳塞或耳罩。
(5)震动控制。震动是机械制造工业中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铆接、锻压机、型砂捣固机、落砂、请砂等震动设备应采取减振措施或试行轮岗操作。
(6)射频防护。应选择何时的屏蔽防护材料,对产生高频、微波等射频辐射的设备进行屏蔽,或者进行距离防护和时间控制。
(7)防暑降温。应做好铸造、锻造、热处理等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宜采取工程技术、卫生保健和劳动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如合理布置热源、供应清凉含盐饮料、轮换作业、在集控室和操作室设置空调等。
新闻推荐
画好“同心圆” 守护大家园 城中区城管执法局创新网格执法模式成效明显
龙城路整洁的街面今年以来,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创新“同心圆”网格执法,以街道路面为“圆周”,围绕着市容环境卫生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