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国庆中秋8天假期,我国旅游市场加速回暖,多地景区再现“人从众”,热闹得“像过年一样”。对经历了战“疫”到“涅槃”重生的旅游业,消费者选择打几分?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游客总体满意度85.71分,对景区满意度86分,比端午节假期的85分进一步提升。(10月11日新华社)
疫情之后的首个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市场表现亮眼。有6亿人次出游,游客满意度颇高,“二次消费”意愿增强。正如有游客对国庆假期旅游市场的直观感受:“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就像过年!景区人多但秩序不乱。”加速回暖的旅游市场“忙而不乱”,显得井井有条。
游客满意度提升,多地涉旅投诉量剧降,是旅游市场逐渐成熟有序发展的力证。近年来,不少地方重拳整治旅游市场顽疾,致力于营造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大大提升了广大游客的旅游体验、消费体验。此次国庆中秋长假,游客“好评率”进一步提升正源于此。
另外,因为是疫情之后的首个国庆黄金周,各地都相当重视,下了不少功夫,让广大游客感受到了“好客之情”,各种旅游乱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这也给不少景区“加分”,让广大游客点赞。在疫情期间受到重创的旅游业,在这个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得到“强势复苏”。这有利于旅游消费信心全面恢复,有利于行业发展潜力最大程度释放。
不过也需强调的是,不仅要看到旅游市场的加速回暖,看到游客们的“好评满满”,还要看到旅游市场仍然存在不足。比如“大理双廊古镇,商家不买鼓就辱骂游客”事件;一些热门景点游客“扎堆”,影响旅游体验;在游客投诉中,像宾馆住宿在线预订纠纷、网上订餐服务失约延迟等问题,也较为常见……这些问题影响着游客的消费体验,制约着当地旅游市场的发展。而各地的“重视”能否成为常态,也关系到旅游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所以,不要满足于现在国内旅游市场取得的成绩,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补齐短板,建立健全旅游市场常态化长效化的治理机制,引领旅游产业继续升级,从而才能更好地服务游客,从而迎来自己更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仅大而化之地说一句“严重违背教师职业操守”显然不能达成公众的知情权。无论如何,一纸语焉不详的解聘决定并不能“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