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张西流
据统计,我国越来越多的90后,尤其是95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一边是数量屡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一边是受疫情影响调整招聘计划的用人单位,压力之下,2020年应届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9月20日《光明日报》)
时下,有一小部分大学毕业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种做法被称为“慢就业”。调查显示,8%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表明“慢就业”正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趋势。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社会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部分家庭的父母选择不给孩子施加就业压力,社会上“毕业马上就业”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这给“慢就业”提供了现实土壤。
“慢就业”并不等同于“啃老”“颓废”,而是表达了现在的年轻人更加理性选择职业、渴望全面了解社会的意愿。这种现象折射出青年一代的多元择业观,社会环境能够包容部分大学生“不着急上班”的行为,也是社会进步和包容度提高的表现。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慢就业”学生在重新进入就业市场时,工作经历的“断层”会导致他们在社会招聘中遇到更多困难。特别是,一些学生在“慢就业”之后容易“病急乱投医”,有可能掉入传销等招聘陷阱。
可见,“慢就业”需理性对待和包容,使其趋利避害,并从源头进行疏导。首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慢下来”,听从内心的声音,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不盲目、不跟风,无疑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择业观。同时,高校把就业服务工作做在前头,可以防止学生“被慢就业”,与其在毕业后摸索职业道路,不如在学校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技能指导。特别是,有关部门要把就业服务工作做在前面,出台政策支持,在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前支持校园招聘活动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以提升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新闻推荐
近日,杭州市富阳区公安破获了一起诈骗老年人案件。一位自称自来水环保公司员工的女子宋某上门,向老人推荐了一款净水器水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