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
很多妈妈即使她们有做产康的需求,但是面对刚出生的宝宝,常常会有一种错觉:“反正自我感觉还是挺好的呀,我的身体我最了解了,产后康复?再说吧”。对此,林晓燕主任说,产后42天,产妇都需要做全面的产后复查,然后针对性的进行产后康复。“因为妊娠对女性盆底肌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做产后康复,这种损伤是很难自我修复的,很有可能造成压力性尿失禁(漏尿)、阴道松弛、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即使近期内没有或很少出现上述症状,也会让产后妈妈们步入中老年后突显,到那个时候再做康复,为时已晚!”
误区二:
剖宫产不需要做盆底康复。怀孕时,随着胎儿体积和重量的增大,孕妇的重心由腰骶部下降到盆底,腰骶部的脊柱前弯,腰椎向前突出,盆底也承受了更大的重量。因此,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这种盆底损伤都是存在并且相等的。
误区三:
等生完二胎再做盆底康复。在全面二胎的时代,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妈妈缺乏分娩的保健知识,更是容易陷入误区。比如,我还要生二胎,现在不着急,等生完二胎再做盆底康复。对此,林主任表示,女性的盆底肌肉像一张弹性的吊床。怀孕、分娩的时候,胎儿逐渐压迫、撑开这张吊床。盆底肌肉松弛在怀孕时就已经发生,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无法避免。而妈妈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产后及时恢复吊床的弹性。
而有些妈妈,生第一胎时盆底松弛得不太严重,就没放在心上。到了第二胎,生宝宝似乎比之前还要快,盆底的肌肉和筋膜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被撑开了,相当于在第一胎损伤的基础上又加了把力。因此,恢复起来也更吃力。如果对损伤依然置之不理,那么到了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盆底组织更加松弛,没有弹性,那么二胎的妈妈此时盆底所受的损伤可是层层累积了,就更容易发生盆腔器官的移位,如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严重者最后只能选择手术治疗,极大地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建议产后妈妈42天一定要进行复查,针对性的身体恢复,我院产后康复中心涵盖了盆底肌康复、乳腺护理、骨盆康复、身体塑形等多个重点项目,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针对性康复治疗。”林晓燕解释说。
新闻推荐
8月31日,“慈溪舞蹈教师闹市被杀案”罪犯吴益栋被执行死刑。宁波中院收到最高法刑事裁定后,向吴益栋进行了宣告,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