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辉
据媒体报道,为营造良好安全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发布,启动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
稍稍留心便会发现,时下,一些小孩在一起有说有笑,口中却是些脏得令人震惊的词语。这些恶毒的话部分源于网络上一种以诅咒他人先辈为基础的“祖安文化”。一些孩子放着好端端的话不说,却以满口脏话为傲,这是谁人之过?
一段时间以来,“祖安文化”等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以时尚之名吸引大量未成年人关注,形成了某种畸形的网络潮流,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年代有更迭,流行各不同。每一代青少年都有属于其特定年代的流行文化,即便有时这些文化成年人看不懂。然而,这些流行的东西必须符合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道德准则、文明要求,避免对未成年人造成毒害。
孩子们沉迷网络游戏、被低俗文化误导、变成“出口成脏”的样子,责任不只在孩子们,更在成年人社会。守护“幼苗”,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免受扭曲网络文化的毒害,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此次,教育部等六部门开展重点整治,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整治网络歪风邪气,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针对突出问题雷霆出击,也需要健全长效制度,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其一,有关部门应努力提高反应灵敏性,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避免不良现象形成气候。其二,应加大力度落实源头治理,对违法违规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经营者依法依规严惩。其三,应增强网络文化引导能力,主动设置议题、促成文明风尚,把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文化变成清澈的雨水,认真地浇灌每一株小苗。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对关乎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从这个意义去审视,刹网络歪风邪气、惩违法经营之辈、刑屡教不改之徒,避免扭曲的网络文化把孩子们带偏,既是一种针对当下问题的应急之举,又是一个应对层出不穷网络乱象的长远之策。治网如治国,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才能换来长治久安的气象。
新闻推荐
我和先生恋爱时,亲戚朋友都认为先生配不上我。在周围的人眼里,我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学历、相貌、工作样样都拿得出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