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嵌入广州海珠涌大桥中央,当地住建部门称将继续与业主协商
8月3日,广州市环岛路海珠涌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东西车道的夹缝中的“隐蔽角落”,一栋仅约40多平方米的老宅意外走红。有人将大桥上的缝隙戏称为“海珠之眼”,也有人将那栋夹在道路中间的房子称为“广州最牛钉子户”。8月6日,广州市海珠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将继续保持和该业主沟通协商,争取尽早达成共识。
业主发声拆迁赔偿安置问题,至今还没谈拢
8月6日,记者在海珠涌大桥看到,“桥中房”位于大桥南引桥中间位置,在南引桥南往北车道下方,留有一处桥洞,可供人员从桥底道路进出“桥中房”。记者穿过桥洞来到“桥中房”前看到,这是一栋使用已久已显残旧的砖混结构平房,门口有正晾晒的衣服。记者透过房门,可看到房内有灯光和电视节目声音传出,显示“桥中房”有人居住。
记者到场期间,桥上桥下不少街坊在围观。记者发现,桥梁在设计时考虑到平房的存在,桥面开一“洞”接纳平房,桥底再开一洞供住客出入。为保障住客生活,还有电线从桥洞伸入平房。
“大家都请离开回家吧,真的没有什么好看的。”记者到访期间,从“桥中房”内走出一男一女。男女住客分别向桥底和桥面围观街坊喊话,希望大家减少对“桥中房”和房内住客的滋扰。
从房内走出来的男子,自称姓梁。据这位梁先生介绍,他和家人早在环岛路开建之前,便已居住在这栋平房内。“环岛路建设拖了很久,最近这段时间才建到平房附近。”
“网上的那些说法,很多都不是真的。”梁先生称,自己和家人曾和环岛路项目征拆方,就房屋拆迁赔偿安置问题进行谈判,目前在新房房源和房子所处地点两个细节上还没有和征拆方达成意见一致,“还没有谈完,我们和征拆方还是有谈成的可能的。”
海珠区住建局提供过不同地段、不同朝向的房源
6日,海珠区住建局就“最牛钉子户”作出回应称,环岛路海珠涌大桥是海珠区环岛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海珠区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之一。桥梁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工业大道、洪德路的交通压力,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此前,从太古仓到洲头咀公园,需要绕行工业大道,驾车需要25分钟,步行需要40分钟;桥梁开通后,驾车需要5分钟、步行需要20分钟,大大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
该局表示,2010年开始,海珠区就启动了该桥征拆工作,涉及私人房屋47户以及相关单位7个。2019年9月份,除了海傍外街22号(“最牛钉子户”门牌号)外,均已签约拆迁协议,共征拆房屋约9050平方米,征收土地约4230平方米。
该局称,自从启动征拆工作以来,相关部门和街道一直与业主协商沟通,宣传解读征拆工作,详细讲解拆迁的补偿标准,并且提供了货币补偿、置换房源等多种补偿方式供业主参考。置换房源提供了位于革新路、宝岗大道、新港中路等不同地段不同朝向、交通便利的房源供业主选择,但一直没能达成共识。
该局称,最终,在确保海傍外街22号房屋安全的前提下,桥梁建设绕开了该处的征拆节点,并在桥下为该住户保留了出入通道,实现了桥梁的正常开通,今后相关部门将继续保持和该业主沟通协商,争取尽早达成共识。
律师观点
浪费的是社会资源
北京中南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孙继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广州环岛路海珠涌大桥上的“桥中房”事件中,房屋拆迁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体现得淋漓尽致,涉事房屋没有因为双方经济实力、政治地位的相差悬殊被强拆。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平民百姓深得实惠。
但他同时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此事件,就显得不正常、不和谐。“桥中房”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利影响是难以计算的,谁该对此负责呢?拆迁方及有关部门是否穷尽了一切合理方法和建议,真心诚意来解决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他表示,作为被拆迁人,理应当审时度势,主张不仅合理合法,亦应端正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避免滥用法律平等地位的身份,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新闻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来袭?
据新华社电2020年下半年“开场”仅一个多月,楼市风向似乎已发生转变。一改此前纾困、扶持等带来的政策“暖意”,杭州、东莞等地密集收紧房地产调控,多地楼市预期转冷。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7月份以来,已有东莞、杭州、宁波、深圳、南京、内蒙古等十余个地方出台楼市收紧政策。其中,东莞在1个月内连发两轮楼市收紧政策,杭州加码了限售政策,封堵“炒房”。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指出,多城收紧调控主要是投资投机需求有抬头的态势,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少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在信贷资金比较宽松的背景下,容易成为投资投机的对象。这次多城密集升级限购,可以进一步稳定市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本轮楼市调控的主要特征是“打三假”,包括“假落户”“假离婚”“假人才”,为现有政策打上“补丁”。总体而言,调控严厉程度确有提高,但除深圳等个别城市外,调控力度相对平和,全国楼市政策并未出现大力度全面升级的情形。
后续楼市和调控政策如何演变?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整体保持宽松基调,但房地产信贷和融资政策难以开闸,首付贷、房抵贷等仍是重点监管对象,政策仍将严防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市场。在此背景下,各地方因城施策,房地产政策可能出现“松紧结合”的情形。
新闻推荐
广州回应“桥中房”争议 业主未签订拆迁协议 桥梁建设绕开该处
广州海珠涌大桥上的“桥中房”近日,广州一间“桥中房”引发争议。“桥中房”怎么形成?是否如网民所说系征拆条件谈不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