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
中国自古以来便使用“之交”来形容交往的状态和情感,根据人的年龄、性别、地位等不同情况来分成各种“之交”,十分的有趣。
金兰之交,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比喻朋友间的同心同德、生死与共、永不背弃。代表便是刘关张桃园结义,义结金兰,生死同命。
竹林之交,本指魏晋竹林七贤游集于竹林之下,比喻有共同爱好气节的亲密友谊,竹林七贤便是其中代表。
杵臼之交,出自《后汉书》:“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比喻不计贫贱的友谊,多用于形容两人地位财富相差悬殊的友谊。
莫逆之交,出自《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也是现在知晓度较高的“之交”。
布衣之交,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比喻平民间的友谊,亦形容在困顿中建立的友谊。
乌集之交,出自《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澔。”比喻因为共同的目的或利益聚集起来的暂时的友谊,并不纯粹,因此常作贬义。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一辈子若能得一刎颈之交,可谓足矣。
忘年之交,出自《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比喻年纪相差很大但结有深厚的友谊。多用于褒义,也是近代文学亦常使用。
竹马之交,出自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形容童年一同生活玩耍的友谊,与总角之交、青梅竹马意思相近。
君子之交,出自《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比喻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交往,也指无目的单纯的交往。
古人之所以总结出的各种“之交”,其实体现出了古人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视,人作为群居动物,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交际,因此每个人的各种“之交”都不可或缺。随着社会的发展,点赞之交、洗头之交、同筷之交等“之交”相继出现,各种“之交”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亮。
新闻推荐
《面对无证驾驶 TA将举报小纸条贴在岗亭上》后续 无证驾驶男子被罚后 竟给交警送面锦旗
王某给交警送锦旗。本报讯(记者陈昂通讯员韦波文/图)7月28日,本报报道了交警岗亭上被人贴上匿名“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