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当面交易
近年来,家庭或个人总会闲置一些用过的生活物品,二手交易平台的出现,更大程度地实现了物尽其用,“闲鱼”“转转”等平台的注册用户越来越多,买家和卖家之间的界线不再泾渭分明。但同时,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欺骗、跑单、审核不当、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
新的消费习惯
今年二十岁的小王热衷购物,手机里下载有十多款购物软件。“在逛完淘宝后,如果商品价格超过我的承受力,或者因为商家没余货,我就转战‘闲鱼’二次搜索。”小王点开闲鱼APP,一边操作一边介绍,在“鱼塘”上可直接搜索需要的产品名称,也可从物品分类、定位同城上寻找。小王向记者展示了她的闲鱼账号,以及近一年来的交易记录:购入和出售总量近百次,交易金额两千多元。
前不久,阿里巴巴2020年财报显示,闲鱼交易额破2000亿元,近年来,二手交易习惯下沉,三四五线城市注册率提升。闲鱼市场的扩大,主要原因是人们在居家生活中,发现自己曾购买的东西其实并不那么必需,长时间闲置成了家里的累赘。“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因此纷纷涌向二手交易平台,出售那些他们不再需要的商品。
当商品价格不再被市场价、专柜价所限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郑女士告诉记者,在朋友的推荐下,一年前,她开始玩闲鱼。“在平台上买过不少物美价廉的东西,几十块钱的书花几块钱就能买到。我还卖过码数不合适的衣服,以及不需要的碟片专辑。”郑女士表示,最初在闲鱼上买卖商品,感觉极好,不仅能腾出很多空间,还可以花小钱买到心仪之物,但后来往往又因为二手商品价格便宜而“激情下单”,导致买下了许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正视消费需求
使用二手交易软件的人群,以青年居多,其中,大学生群体不在少数。作为学生,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金额比较固定,但消费欲却并不小,当个人需求与实际购入不对等时,总是出现消费过剩情况,许多商品刚开封便失去使用价值,只好重新流入交易市场。
小刘玩闲鱼几年了。据她介绍,在闲鱼上,她已经售出二十余件商品,其中大多是服装、小家电、杂志等,而这些物品都是她之前认为自己非常需要的,但到手后只使用过一两次便尘封箱底。“清理物品的过程中总是感到后悔,希望之后的买家能够好好利用它们。”当代不少青年人正逐渐陷入一个消费怪圈,明明是抱着节约的心态购买二手商品,但最后往往是事与愿违。小刘告诉记者,在闲鱼上她依然会出现过度消费情况,导致物品三手四手再卖出。
“并不是每次交易过程都很顺利。”小刘介绍,原本二手商品的定价已经远远低于市场价了,但有的买家有时还直接砍下一半价格,还有的买手在收货后百般挑剔。在她看来,二手交易市场对卖家和买家的权益保护,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交易问题颇多
当买家与卖家的角色在线上不定时转换时,商品的质量如何才能得到保证?信任感又从何而来?陈女士曾在闲鱼上入手一个自称九成新的包,可收到实物后大失所望,“链条相当破旧,包上还有不少划痕,客服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推诿责任,我想知道‘九成新’的定义是什么?”记者在走访中得知,不少闲鱼买家都遇到过货物与描述商品不一致的情况,但售后处理又很麻烦。
二手市场产生了一种“到手刀”的恶劣行为,以至于有人将二手交易平台称为“骗子市场”。买家收到货后挑毛拣刺,要求卖家再次降价,或者申请退货退款;而有些卖家觉得运费和时间成本过高,又或是不希望因时间耽误而使商品再次贬值,往往只得同意买家的要求,这便是“到手刀”,卖家转而变成了受害者。“平台后续服务总是慢于用户需求,导致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陈女士也曾有过被“坑”的出售经历,因此让她对闲鱼的好感大大减弱。
常年爱玩闲鱼的戴女士,对二手交易平台也有着她的疑惑,“在闲鱼上,许多受到版权保护的书籍、资料、视频,私人竟然公开以电子文档、网盘链接的形式对外销售。”这些资源价格低廉,咨询和购买的买手还不少,若是出现版权纠纷,买家、卖家、平台又该如何分责?
二手交易平台的初衷是整合社会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但从现状来看,其后期完善之路似乎还很长。
□本报记者 杨蕙菱 实习生 罗的妮 文/图
新闻推荐
6月13日新发地批发市场,各个出入口均被封锁。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6月16日西城区京铁和园,居民接受核酸检测。新京报记者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