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墨铺纸,提笔挥毫,近日,青岛大学文学院13个班367名毕业生,陆续收到了母校送出的特殊毕业礼——由学院8位教授亲手书写的临别赠语。学道爱人、学问大成、弘毅淑雅、沉潜高明……367名毕业生的临别赠语,一字一句都是由老师结合学生姓名和性格写就。
6个小时写完367份赠言
“为了弥补部分毕业生不能返校参加毕业典礼的缺憾,青大今年为每名毕业生定制了专属书签、校徽、戒指和印章,我们文学院也希望给学生们准备一份毕业礼物。”作为活动的发起人,文学院2016级辅导员韩菁说,早在网课期间,学院就一直找寻毕业礼物创意。偶然间,一名返校学生提出建议,希望老师能给自己留字。让师生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小小的建议,成就了后来全网羡慕的“最珍贵毕业礼物”。
5月底6月初,青大省内学生陆续返校,文学院为毕业生定制的印有学院LOGO的笔记本也正式开印。“本子送到后,我利用周日给老师打电话,没想到老师们听到这个创意,特别痛快地答应了,周一老师们就聚齐了。”韩菁说,参与书写的8位老师,除了班主任,还有专业课老师、书法名家朱葆华教授。有的老师趁着老人手术间隙匆匆而来,写完立刻回去陪床;有的老师孩子当天综招报名,仍然坚持来到现场;有的一大早监考,监考完立刻赶来;还有的整学期没课,专程赶来学院。整整367本笔记本,8位老师从早上8点写到下午2点,整整六个小时,中间连休息时间都没有。“中午老师们就吃了几个包子喝了份粥,花了不到5分钟,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但老师们却不舍得停下来。”
每份赠语都是“定制”版
记者注意到,每位毕业生收到的寄语和祝福,都是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专门为毕业生“定制”。“有名叫徐红梅的学生,特别阳光向上善良,我就想一片梅花灿若云霞,给她写‘灿若云霞’,既暗合了她的名字,也结合她灿烂阳光的性格,希望她未来的人生也能灿如云霞。”
沉潜高明、鲲鹏万里……参与书写的翟景运老师说,每给学生写一份,他就会回忆起师生四年的点点滴滴,将不舍与期待藏进字句之间。
“有名叫梁学成的学生特别喜欢钻研,我给他写的就是‘学有大成’,另一名叫张可的女生,我结合她的性格,给她写‘温柔可人’。”卞尊昌老师把学生的姓名嵌入赠言中。
文秘班同学们的寄语都是班主任史玉峤独创的现代小诗,在被问到辛不辛苦时,他感慨:“都这个时候了,谁会在乎工作量呢,恨不得为学生多做些事情!”
朱葆华教授主攻古代汉语、卞尊昌老师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翟景运老师擅长中国古代文学……每位老师将自己深厚的文学积淀与一片师心结合在一起,用临别赠言这种传统方式,传递给学生。
特殊毕业礼受学生追捧
“今年的毕业季很特殊,我们老师也有很多遗憾,能用这种方式给学生大学四年校园生活留下一点痕迹,我觉得很开心。”作为写的最多的一位老师,卞尊昌老师一个人就写了110余份赠言,他告诉记者,写的时候所有老师全神贯注沉浸其中,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直到第二天他才觉察到自己肩膀酸痛。“写到最后两三份时,我手有些哆嗦,觉得不够完美。”即使当天累到手哆嗦,他想到的仍是给学生的字够不够完美。
24日,200多名到校的毕业生领到了老师亲笔为自己书写的临别赠言,剩下的100多份则由学校统一寄出。让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是,老师们为学子手写赠言的消息在学生群里传开后,已经毕业的文学院学生纷纷要求老师给自己“补赠言”,在读的学生则要求提前“预订”,其他高校的学生们也纷纷留言表示羡慕。
青报全媒体记者王晓雨通讯员衣家慧李可清庞树莺
新闻推荐
◎记者刘墨随着气温升高,大街上、超市里、饭馆里等公共场合出现不少“膀爷”,他们身着短裤、赤裸上身、脚踩拖鞋,一副优哉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