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木植物。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
艾为植物、爱为情感,本风马牛不相及,却因为两字同音,艾,便像自然里得了宠的孩子,被人类赋予了相思、益人、醒世等,鲜明的道德色彩。
《诗经》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我的故乡,女儿出嫁时,父母都会准备两株艾,郑重地用红丝绸系整齐,和嫁妆一块运到婆家。借艾与爱的同音,寓意女儿和女婿在婚后,如胶似漆,恩恩爱爱,难分难舍。
《孟子》曰:“七年之病,当求三年之艾。”我幼时,不知什么原因,经常做噩梦,常常在梦中惊醒,身体也越来越虚弱,请了不少大夫吃了不少药,就是不见好。爷爷说:“艾草叶片,形似宝剑,妖魔收敛,百邪不敢侵。”奶奶把爷爷精心采摘的艾叶做成枕头。我夜夜在艾香中入眠,再也不做噩梦,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了。就这样,儿时的我喜欢上了艾草,喜欢艾草那清苦浓烈的香味,喜欢艾草那混合着泥土和阳光的温暖气息,更在融融的艾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中医认为,艾叶性温,味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回阳救逆、防病延年等功效。艾的药香侵入我的体内,用缠绵悱恻、百回千转的爱,滋养着年少的我。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毒日”,五毒并出,需赶在这一天来对付它们。爷爷、奶奶把采来的艾插在门上,用来祛除各种毒害,以避邪驱瘴。时光流逝,岁月沿革,如今,家乡人还一如既往地坚持着插艾习俗,让艾香在故乡间弥久溢散。并且,在插艾的同时,忆起屈原、忆起粽子、忆起汨罗江。我想,艾,不仅是为了避邪,更是为了祭奠为国忧思的大诗人屈原,是一种怀念。因为艾和爱同音,艾,在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传承中,流传下来的不仅是那些古老的习俗,还更有绵绵不断的爱。
我们的先人赋予艾诸多美誉,如尊称长老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写作“艾安”等等,可见先人对艾的厚爱。“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艾,因了对人类的爱,也赢得了人类对它的爱。
让我们带着浓浓的爱意,去爱这尘世间最美好素朴的植物。
新闻推荐
炎夏真的来了,和煦阳光跟拂面微风,很难不让人想去亲近大自然,穿上好看的小裙子和姐妹们去野餐,想想心情都会变好。要营造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