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了著名作家梁晓声写的《中国人的日常》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家用平民化的视角,讲述一个个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平凡感人的故事,细心刻画了一个个普通的小人物,通过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真实地映射出社会的人情冷暖和时代变迁。正如这本书自序中所言:“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
《中国人的日常》所选篇目以散文为主,还有随笔和小说。每篇文章中的人物性格鲜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他(她)们的影子。这里有来城市看自行车的女人,有笃诚厚道的上海人刘鸿飞,有沉浸在股市升值美梦中的农村寡妇玉顺嫂,有视清名胜过一切的83岁老妪徐阿婆,有用榨菜做奖励来“诱惑”顽劣孩子们读书学习的患癌瘦老头,有一心培养女儿当明星的达丽父亲,还有纯洁的初恋情侣,爱上自己雇工的女东家,以及在最最平凡的日常中,甚至是在困苦的境遇中,仍向这个世界传达善意温情的普通人。
梁晓声不仅刻画人物细致入微,还把生活中平凡的人与事从一个小问题升华到人性、国情等方面。比如,《清名》写了83岁身患癌症仍坚持上山采茶挣钱的徐阿婆,固执地在去世前把贪污受贿的副县长救济她的钱还清的故事,在老人心里,“清名”远比“生命”重要,老人的高贵品质令人肃然起敬。《看自行车的女人》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女人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但仍保持善良质朴的品德。《消失的木匠》写了一个木匠王的儿子,由受欢迎的木工到手艺没人用的无奈,到最后选择自杀的悲剧故事,展示了社会的变迁对于平民生活的影响。这让我想到了我和丈夫。三年前,我们从煤矿下岗后,迅速转换角色,他发挥水电技术特长,干起了水电装修;我则与时俱进,学习软文写作、公众号运营及企业宣传策划等。由于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没有落到被时代淘汰的地步。
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瘦老头》了,文章以你完全没想到的开头和结局,让读者深陷对历史境遇和人生追求的思考。故事从环保博士参加完研讨会用午餐时固执地要求服务员去买榨菜大快朵颐拌米饭下肚开始,讲述了博士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小学的他在北方林区经历的一个与榨菜有关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瘦老头是一个从外地发配过来患胃癌的老人,为挽救这群顽皮、不爱学习的孩子们,通过与孩子们签订君子协议,把自己最爱吃、孩子们从没吃过且非常喜欢吃的榨菜作为奖励,不仅教会孩子们种花,还引导孩子们爱上学习并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小学课程直接读中学,并在后来全部考上大学,成为博士、教授等。后来,他们才知道,当年患胃癌的瘦老头没钱买药,疼痛难忍时他只能吃几根榨菜来缓解,那是当时唯一可以减轻他病痛的“药”,他却给了这帮贪吃的小孩……
看到这里,我流下了眼泪,不仅为老人的善良,更为老人忘我的高尚情操。
《中国人的日常》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又唤醒了读者对人性的思考。它让我明白“人间自有温情在”,做人要做善良的人。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卫红霞
新闻推荐
■社论国务院对地方政府违规征税等问题作出专门督查、通报,给一些地方敲响了警钟。据国务院“互联网+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