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麻辣观点只求主播效应不顾产品质量 直播带货难免“翻车”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0-06-28 02:59   https://www.yybnet.net/

麻辣观点 □白毅鹏

若评定2020年的高频热词,无疑少不了“直播带货”。据商务部统计,仅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商直播已超过400万场。

直播带货火爆,也存在消费纠纷问题。北京消协通过对直播带货平台的调查,发现有部分平台存在虚假宣传。中消协的消费者调查也显示,有37.3%的人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即便在直播带货处于上升期的2019年,品控、售后、发货等问题也频频发生。

有消费就会有纠纷,就会有消费者的维权,从这点上说,维权直播带货并非新鲜事。虚假宣传、品控售后发货等问题,其存在时间堪与电商发展史比肩。直播带货不仅是消费场景变化,也是电商经济的新增长极。大量线下经营主体转战直播风口,交易规模扩大,若不充分重视消费者维权问题,便是漠视消费者权益。

从监管层面说,若未及时祭出重拳,便会有治理真空,威胁方兴未艾的直播带货经济。长久看,受益于直播带货的各类市场主体,也不免遭其连累。对线上真实存在的虚假宣传现象、假冒伪劣产品,监管要持久在线。

直播带货本质是营销,直播是形式,带货才是根本。为了争夺消费者,带货必然追逐主播影响力、价格优势及销量数据。直播“翻车”的原因往往是重营销、轻产品质量,导致品控售后出纰漏。

中消协调查发现,观看直播的人主要是了解商品,“性价比”和“喜欢程度”是购物关键因素,有60.1%的人是因商品性价比才“剁手”下单。因而,直播带货只追求主播效应,忽略质量管控,无疑是本末倒置。

直播带货能快速发展,离不开电商平台运作。然而,为抢市场,吸引带货主播、产品品牌入驻,不免有平台在监管上睁只眼闭只眼。整治直播带货乱象,平台要主动作为。调查中,受访消费者对于“主播是否就是经营者”的问题认知较为模糊,这导致人们有意维权,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因而平台要明确带货责任,畅通维权通道。

除极少数头部主播外,不少带货主播的从业素质不尽如人意,比如对品牌的生疏,导致介绍时无法满足观众需求,难以让消费者产生黏性。

新事物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总是在动态中完善,直播带货同样如此。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牵头制定《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两项标准,将细致规定直播带货准入、运维及监管方方面面。今年7月,浙江将首发直播电商服务规范,设置主播“负面行为”清单。这些举措的出台,释放着引导规制直播带货行业发展的信号。只有行业内外规范力量增强,专业人才涌现,直播带货经济才能逐步告别乱象。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男子顺路送同村去捞鱼被刑拘 曾是“三株兰草案”当事人之一

北京头条客户端6月26日消息,河南卢氏县“三株兰草案”改判四名当事人无罪已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了,这起案件的当事人之一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麻辣观点只求主播效应不顾产品质量 直播带货难免“翻车”)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17 地方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