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飞
今年我带的是小学的毕业班,随着小升初考试日益临近,班里不止一个孩子出现了焦虑的状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情绪失控,不是因为一丁点小事哭鼻子、闹情绪,就是乱发脾气,动不动就跟同学剑拔弩张。
考试前,我特意拿出一节自习课的时间,召开了一次以“学会与焦虑共处”为主题的班会。
首先,我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焦虑”下个定义。“老师,我觉得焦虑就是心里静不下来,不管干什么,都没办法专心进行。”“我觉得焦虑就是很烦很烦,看谁都不顺眼。”“对对对,我有时候连我们家的小狗都烦,它整天啥都不想,就知道磨我带它下楼玩。”“我觉得爸爸妈妈特别偏心,整天围着刚出生的妹妹转,根本不把我当回事。”……大家心中那些平素不愿示人的真实想法,此刻就像被打开了闸门的水流,无遮无拦地喷薄而出。而我未作任何置评,只是认真地把他们的焦虑逐条写在了黑板上。
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焦虑”是不是真的无法抗拒,只能眼睁睁任由它在我们的情绪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室里很快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陷入了思考当中,与刚才的吐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来,对于这些大部分只有十二岁的小孩子来说,如何解决这个连很多大人都搞不定的情绪问题,的确颇具难度。
于是我接着说:“如果大家没有什么好办法,那么来听听老师的意见吧。其实生活里,我也时常会被焦虑困扰。例如,我第一次带毕业班的时候,像你们现在一样压力也很大。每次测试结束,看到有些同学的成绩不尽如人意,老师就会变得非常焦虑和紧张,恨不能每天变成48小时来给同学们上课。进而出现了食欲不振、心慌、失眠、脱发等症状。那么我是怎么解决的呢?那就是学会与焦虑共处,把焦虑当成身边像桌子、椅子一样的普通东西,然后你待你的,我待我的,只要不让它影响和干扰你就行了。我尝试过,只要你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就可以忽略它的存在。”
班会开得很轻松,后来大家也顺利通过了考试,作为老师,我们在关注成绩以外,也必须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新闻推荐
谨防干性溺水据媒体报道,一个10岁男童在泳池嬉水回家后,在睡眠中突发憋喘,被紧急送医后,最终诊断为干性溺水。那么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