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雅丽
乒乓球是国球,从四五岁的小孩童到六七十岁的老者都能打上两拍子。尤其是现在,比乒乓球案高不了多少的小毛孩,基本上都是横握拍,动作有板有眼,收放自如,一看就是经过正规训练的。不像我们七八十年代甚至六七十年代的人,大多是“野打法”,也就是“自我成才”。
记得上小学时,学校里有两个水泥做的乒乓球案,中线是用参差不齐的砖块摆成的,拍子是光板,就是用纯木板做的乒乓球拍子,有的是家长用三合板修成一个椭圆形,就这都是高档的,整个学校也就那么几个同学有。一下课就往乒乓球案那儿跑,排着长长的队,有时刚排到,上课铃响了,有时好不容易排上,打个“干三”,不到一分钟就下来了。可小毛孩们仍然乐此不疲,继续排长队。
小学的乒乓球活动场地,基本上都是男生,偶有女生出现。中学时,学校有四个球案,男女生打的都有,队伍排得更长,下雨、下雪天仍不间断,常常是脚下连溜带滑,手上满手是泥,脸上汗水、泥水混合进行,大花猫一个。那时正规的比赛并不常有,但喜欢的同学多之又多,每个班的学生没有几个不会打的,但也没有几个高水平的,娱乐设施虽简单少有,但快乐单纯无比。
打球的高潮时期是在刚参加工作不久,学校专设了一个乒乓球室。正规的红双喜球案,比水泥做的好打多了。又恰是年轻人集中分配到一个学校,下午放学后,都聚在乒乓球室,开杀。
虽然工作了,一双运动鞋也是价值不菲的,不舍得买,随便一双平底鞋上场,小打小闹还行,真正拼杀起来,一个扣球下去,球没上案,鞋飞了。衣服挂破,鞋子扯掉,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
后来工作、生活忙碌了起来,打球的时间不多了,也曾有一段时间不喜欢打了。原因是那个阶段,乒乓球活动突然从平民化转化成了一种高档体育运动。室外场地少了,转成了室内活动室和场馆活动,特别是喜欢打球又想有所进步的人,都请了私教,进行单独训练。训练服也是清一色专业品牌,一个单球拍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的都有。自己专业设备上配备不足,更谈不上水平了,能对打的群体少了起来,打的机会也就少了。
一次歪打正招,不小心进了全市前八,获得老公奖赏的一个球拍。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高档球拍,又是擦洗,又是打磨,爱不释手,常常跃跃欲试。可偏不凑巧,膝盖出现了问题,不能长时间打。一个新球拍还没上战场就休息了。
一年多的时间都再未动过球拍,球友们开玩笑说,糟蹋了高档球拍,又按捺不住,买了护膝,开始慢慢训练。
一天去城市运动公园闲转,发现运动公园摆上了很多乒乓球案,打球的人、观看的人围成一团,好声一片,热闹无比。激动不已,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哇。
改造前的乒乓球场地还是土地,晴天土大,雨天溜滑,去年乒乓球场地进行了改造,硬化了场地,增加了围挡,打起来更安全了。工作一天,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特别难受,打一场球吧。小小的一个乒乓球,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时长时短,时高时低。打法上或揉或搓,或拉或吊,或扣或捞。随着球的上下,人也是时蹦时跳,时呼时喊,时笑时叹。更好玩的是双打,互相谦让,相互制约,你左我右,你攻我守,既要技术全面,又需要配合默契。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球,让你全神贯注,使出浑身解数,大汗淋漓,汗流浃背。一场球打完,瘫坐一地,可轻松无比,酣畅淋漓。
工作劳累时,打一场球吧,大汗之后清爽无比;心情烦躁时,打一场球吧,什么都能抛洒九霄云外;情绪激动时,打一场球吧,能够让你舒缓、平和……
还有什么事,是打一场球不能解决的呢?呵呵。
走,打球去!
新闻推荐
春天虽没有秋天丰硕的喜悦,但它是秋收的开始;春天虽没有夏日的热情,但它是夏日的奠基;春天虽没有冬日雪景的魅力,但它是冬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