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生产线旁,“河北大工匠”、该厂一级操作技能专家杨洪手持探杆,带着几位徒弟开始了日常巡检。
他迈着小碎步,走到几台电机旁停下脚步,把手中的探杆当作听诊器,仔细倾听电机“内脏”的声音……
“师傅仅靠耳朵听就能判断出轧机工作是否正常,就是因为他有这手‘听诊’的绝活儿,这条生产线20多年来没有出现过大事故。”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工作室成员孟凡毅崇拜地说。
守护生产线的“听诊师”
“要不是师傅发现及时,不但会造成零部件损坏,生产线也会停产3天。”说起5月5日的摆剪离合器控制故障,工友耿森心有余悸。
5月5日,在巡检中,杨洪听到摆剪离合器控制系统的声音异常,判断是离合器减速机出现问题,果断停机更换了有问题的备件,避免了停产事故,减少经济损失100多万元。
“这条生产线,20多年我一直守着它。和设备打交道,要以心换心。”杨洪说。
杨洪所在的河钢邯钢连铸连轧厂CSP生产线,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最早引进的3条世界上最先进的CSP生产线之一,生产了5000多万吨的优质钢板,这些钢板在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建功立业”。
在这条生产线建成之初,杨洪就让外国工程师看到了中国工人的实力。
在首次维护中,外国工程师下班后离开现场,在没有资料、看不懂外文的情况下,杨洪硬是凭借记忆,更换了零件,完成了设备维护。第2天,两名外国工程师难以置信地赞叹:“中国工人太厉害了!”
1999年至今,杨洪在点检中及时发现16起重大设备隐患,累计挽回经济损失2520万元。
先进操作法的“探路者”
1983年,18岁的杨洪高中毕业后进入邯钢,成为检修工。后来他参军入伍,1990年脱下军装重返工人岗位。
“别管干什么,用心去做就能成功。”杨洪时刻谨记父亲的教诲。
CSP生产线自投产以来,陆续出现工作辊断裂的情况,处理时间往往需要6~10个小时。杨洪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他多次深入现场,对断辊事故进行观察、琢磨……成功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断辊处理法,这一方法被命名为“杨洪热轧板带轧机工作辊断处理先进操作法”。
军旅生活练就了他迎难而上的坚毅品质。此前,连铸连轧厂生产线经常出现粗轧除鳞机往1号炉出口跑水的问题。解决这一难题的任务落在了杨洪身上。
没有先例、没有资料,杨洪就“盯”现场,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经过1年4个月、80多次试验,一款能适应现场的挡水装置研制成功。它制作方便,拆装用时仅两分钟,过钢间隙便可更换。
能钻研、善发明,杨洪制作出了多种大型传动设备的点检工具:探杆、齿轮箱内磁力万向检测装置、箱体内的磁体装置……每天,创新工作室成员都会携带这些工具保卫生产线运行。
不留“后手”的大工匠
杨洪只是高中毕业,但他的近300名徒弟中有4位是研究生。
“参加工作没几年,我就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快速成长为二档技术主管,得益于杨洪老师的悉心培养和无私传授。杨老师对技术从来不留‘后手’,既放手、又严管,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创新工作室成员韩社军说。
女徒弟齐静考上博士后表示:“毕业后我还要回到连铸连轧厂,跟师傅学习。他简直就是一座解决设备问题的‘富矿’!”
“不怕底子薄,不怕学历低,只要爱岗敬业肯钻研,就能在岗位上做好工作。”回望一路走来的经历,杨洪这样总结。他希望自己能够带动更多新人成长,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2015年10月,以杨洪名字命名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创新工作室”成立。他率领9名生产技术骨干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确立重点创新课题89项,培养出多名活跃在创新一线的职工。2019年,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新闻推荐
针对此前引起关注的“2男童汽车内死亡”事件,广州花都警方6月21日通报称,经法医分析鉴定,2名男童体表均无外伤,结合现场勘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