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点 1+1 □蒋璟璟随着“颜值经济”不断升温,整形、医美成为不少爱美人士的选择,医美APP平台应运而生。然而,不少用户表示,一旦进入医美APP便成了商家“精准围猎”的目标,所有浏览内容都与商业紧紧绑定。再加上平台对入驻商家、发布内容审查把关不严,为不正规的从业者提供了生长温床,消费者利益难以保障。
(中新社)
最近,某医美APP的广告文案引发了舆论的巨大反弹,其广告片设定了“女儿要自己做主,爸爸终于妥协”的场景,被质疑“医美教”煽动代际对抗……此类评价尽管略显偏激,但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现实乱象。
令人焦虑的现状在于,不少医美APP早已不安于其信息中介、撮合交易的原本功能定位,转而持续输出焦虑,化身洗脑神器,更有甚者与网贷平台合谋,一茬茬收割着韭菜。
“很难有一个女生,可以从医美APP全身而退”,就塑造年轻人的三观而言,医美APP的能量是巨大的。一旦进入医美APP,便成了商家“精准围猎”的目标,这种“围猎”是多层次的。首先,是关于审美标准、人生价值、生活目的等宏大概念的观念再造。一入医美APP深似海,越看自己越不爽,不在脸上动点手脚都不安。
此外,医美APP第二重围猎,就是“消费陷阱”的围猎。时下,许多医美APP大搞竞价排名、付费推广,使得许多劣质诊所甚至是黑诊所获得巨大流量和大量客源。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不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以身涉险”人财两空。就实际后果来说,医美APP不是推动医美行业打破信息鸿沟、加速优胜劣汰,而是起到相反作用,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医疗美容,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手术,诸多医美APP罔顾这一基本前提,而将之表述为是自我实现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就是不负责任乃至充满恶意的。打破医美APP的美丽陷阱,让“医美美容”正本清源,保护年轻人不被误导,已然迫在眉睫。
新闻推荐
■观察家律师应该知道当止则止,在法庭上辩护,用法律辩护,用证据辩护,而不是搞庭外操作,这对原被告双方律师一体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