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烦心,生活的琐碎,好多时候我的脚步总是慢不下来,心也静不下来,我成了匆匆过客。若是,我每天能放慢步子、静下心来,手提一篮春光,诗意的栖居,那该多么惬意!
选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走进了西街的那座院子,一连串的惊叹号像一朵禅意的莲花,一瓣瓣绽放在心里。在我的记忆里,这院子像一部破烂的落满尘埃的书籍,已失去了阅读的兴致。如今,摆在我眼前的“这部书籍”,不是被打成纸浆后重印的一部,书还是那本书,只是被人们精心擦拭、装帧了一番,坚硬的骨骼依然还在,一行行文字还保留着,内涵还是那么丰富。怦然心动的我,不禁轻启扉页慢慢地品味着。其实,改造一个偌大的院子,绝非像修补一本书那么轻描淡写,花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数字都是庞大的。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徽州人,理应感谢这群“逆流而上的鱼儿”,是他们这些异乡人慧眼识宝,没有把它夷为平地后卷土重来,否则这段凝固的历史今后就难觅其踪了。《借个院子过生活》作者禾子像一条逆流而上的鱼儿,他把这院子视为心爱的艺术精品,今天改造得有多好,无需我花费太多的笔墨。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拨又一拨来“借住”这个院子的客人,就是满意的答案了。
我对禾子一直都是陌生的,在生活、工作上,我们彼此没有交集,我们的初识只在去年的阳春三月。集文人、商人于一身的禾子真是慷慨,居然一见面就送了我这个阳光灿烂的“院子”。他来徽州,完成了两部作品,一部是把老县委会改造成民宿和文旅空间的西街壹号,另一部就是我案头的这本散着墨香的《借个院子过生活》的图书。禾子送我的这个“院子”,自然是这本耐人寻味的书籍。
记得,当初我拿到此书是随意翻看的,不经意间冰冷的心却一点点温暖起来。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心灵独白的日记,如行云流水般清纯爽朗,不留刻意造作的痕迹。他以诗人的气质,诗意的笔触,风趣幽默的行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徽州老院子被慢慢改造成民宿和文旅空间的故事,也从中体会徽州古城的四季变换,以及牵着时光漫步的从容。
借居徽州的禾子,深爱这片土地,其创作的主题紧紧围绕着“徽州”。徽州这片土地,我自诩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阅读此书,记忆的心扉悄然打开,那些青葱的岁月一点点被渲染出来,这让我眼前一亮,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长年累月蜗居于徽州的天井里,我成了名副其实的井底之蛙。“只缘身在此山中”,最熟悉也是最陌生的,跳不出圈子,我又怎能另眼看圈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我说,雨中的渔梁多美;你说,江面上开满了花。”这是此书中的两句诗,我很喜欢这样的调子,他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徽州。是的,他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呼吸到了山外的气息,窥视到了山外的大千世界。
徽墨从来举世尊,熬墨、捶墨、制墨、晾墨、描墨,一圈工序下来就是半天,这全是手工活,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耐心?制墨如此,写作、生活也如此,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凡事都需把握好一个度,慢得刚刚好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盎然的精致生活;慢得刚刚好的写作,出来的作品不失为一部精品力作。
庭院深深深几许?一只蜗牛,成天背着房子生活,只蜗居于一隅,享受的也许是仅有的一方天地。我们都有脚啊,用双脚丈量土地,也许比借助交通工具更能感悟泥土的热量与芬芳。借个院子过生活,不用成为房奴,舍得放下,才能收获更多。从《借个院子过生活》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徽州,其实我也有我的一个徽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争名逐利,和谐相处,彼此尊重,汲取精华,相互融合,因为徽州是博大精深的。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陈绪卫整理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汛期即将来临,学生溺水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