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
规定:
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符合下列条件:
1.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
3.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4.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
解读:
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如何保护?面对人肉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草案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关的人格权益,并规定个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规则,让个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将有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乱象。
见义勇为免责
规定: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解读:
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草案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
新闻推荐
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可延缴今年所得税 九部门:发现侵害未成年人须强制报告
税务总局: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延缴今年所得税据国家税务总局官网5月29日消息,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小型微利企业在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