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上网求职需谨慎别让“高薪”迷了眼

来源:白银晚报 2020-05-25 09:0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 (记者乔斌)近日,市区新立小区居民刘女士致电本报反映,她在网上发布求职信息,不料招来骗子,对方打电话聊微信推销高薪工作,声称下载他们的APP,不但有红包领,而且可以打码赚钱,一个小时可以有230元收入。刘女士经多方确认,最终确定此人就是骗子,她希望借助本报提醒广大市民,上网求职一定要谨慎。

上网发布信息求职

“高薪工作”主动登门

“发布求职信息是免费的,但需标注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刘女士说,近日,她在58同城发布求职信息后,一名操外地口音的女子打来电话,自称是周某某,与她简单聊了几句后让加微信。在两人成为微信好友后,对方开始卖力推销他们公司的工作。

当天,记者查看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发现,周某某称他们公司的工作分为长期和短期类,短期工作没有地域限制,用手机就可以操作,长期工作在深圳。当刘女士询问短期工作的情况时,对方称主要是APP打码,通过手机操作,在哪里办公都可以,薪酬按小时结算,并称有专人教授。刘女士表明自己不想找这种工作,想付出实实在在的劳动赚钱后,周某某称这种工作一样可以赚钱,并催促下载他们公司的APP,称有红包领。

刘女士读大学的女儿看到聊天信息后,认为对方可能是骗子,让妈妈果断拒绝了这份工作。刘女士拒绝后,对方仍坚持不懈推荐她下载APP。

“在加微信之前,这人和我通过电话,说一小时能有230元收入,得知工资这么高,我才加了微信,没想到是这种不靠谱的工作。”刘女士无奈地说。

民警提醒

面对高薪诱惑要理智

刘女士说,朋友告诉她,这些人会让被骗者下载APP,被骗者按照要求操作后,手机个人信息就会掌握在他们的手里。此后,骗子会编造交学费、高级班等诈骗说词,让受骗者一步步掉入他们的“圈套”,进而展开传销式洗脑。

听完朋友的话,刘女士后怕不已,赶紧将周某某拉黑了,并删除了发布在网上的求职信息。在此,她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广大市民,上网求职一定要谨慎。

对此,民警提醒广大市民,找工作一定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面对各类高收入诱惑时,请大家保持冷静,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更不要随意下载对方的APP,以防上当受骗,蒙受经济损失。

新闻推荐

逃避吸毒检测被强戒

晚刊讯(记者莫岑通讯员姜新朗)5月21日,记者从市公安局兴宾分局了解到,蒙某和韦某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期间逃避吸毒检测,严重...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那一坡樱花2020-05-25 02:42
评论:(上网求职需谨慎别让“高薪”迷了眼)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