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一代”当爹妈,碰到育儿难题,常去求助微信公号。缘何信息丰富的公号却“加剧”了现实中的育儿难题?众多育儿公号为何乱象纷呈?症结在哪里?应该如何改善?
3个月婴儿“趴睡身亡” 涉事公号被封
近日,在一个付费咨询育儿微信公众号群里,一名新手母亲在群友和“导师”引导下,留下3个月大的女婴独自在房间训练“趴睡”,孩子母亲则通过视频监控看着孩子挣扎哭闹。
从最初的哭声洪亮、挣扎强烈,到断断续续地从喉咙里发出哀号,直到流鼻血、嘴唇变紫、没有呼吸:这个付费育儿群的成员集体观看了一场持续两小时的婴儿“死亡直播”。
截至记者发稿前,该微信公号因涉嫌发布不实信息被停用。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杀婴者,是育儿公号,还是无知?记者先后走访了育儿公号运营者、专业医疗机构、母婴护理资格认证机关、法学专家,以及12位新手父(母)亲,展开“公号育儿”现象背后的调查。
为什么信息来源丰富的“公号育儿”,反而“加剧”了实际中的育儿难题?几名90后受访者告诉记者:“我们是“互联网一代”,输出和接收信息会本能地选择网络,如果不能用我们熟悉的语言来讲述,那些落伍的育儿理念就会被更快地抛弃。”
他们还表示:“抵制育儿公号是没有用的,科学育儿的需求已经爆发了,对爷爷奶奶辈“经验育儿”的不认同在加剧。”
暴露问题1
乱象重重 拼凑二手“知识”
“我加了七八十个育儿公号,总结下来,大多数付费网课就是教你三件事:解放双手、速成、省钱。”育有二孩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家长都是花钱买心安,才给了劣质公号骗钱骗流量的机会,它们还包装成“知识付费”。”
受访者媛媛爸爸受访时表示:“我尊重知识付费,但育儿公号水太深,有的是大量七拼八凑的二手“知识”,甚至是策划的“毒鸡汤”文案,搞不好就交了智商税。”
比起骗钱骗流量的“毒鸡汤”,更多父母担心的是错误育儿理念的传播,比如有微信公号倡导不要给孩子打疫苗,再如此前媒体曾曝光某微信公号鼓励不要给发烧的婴儿吃药,要“自愈”,使得许多婴儿留下后遗症。
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大量育儿公号推送与育儿毫不相关的内容,如《女人会说话,是一个家最大的风水》《靠什么她暴饮暴食11天,瘦了20斤》等标题,与育儿风马牛不相及。
暴露问题2
搭车“粉丝经济” 不消费就无社交
除了推送内容良莠不齐,育儿公号广告“搭车”现象也层出不穷。
一位不愿具名的育儿公号联合创始人,向记者讲述了其亲身经历:“我原本从事媒体行业,生大宝后辞职,与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科普类的育儿公号。后来朋友拉我进了一个自媒体帮帮群,群里有各领域的公号运营商,还有一些是推广服务商,说白了就是帮人涨粉、刷流量,有的还包运营、拉广告,甚至包买卖现成的公号。”
“只要你豁得出去,多的是帮你打造爆款的中介,”她告诉记者,“就像娱乐圈的流量造星,推着你不断地卖绘本、卖玩具,有时候为了达到广告商的KPI,不得不用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去吸引流量,直到把这个号的血榨干。”
她告诉记者,前几年圈内一个知名育儿公号获得了A轮融资,一时间母婴垂直电商成为各路公号扎堆下海的领域,她顶不住压力,趁着生二孩的时机退出了运营3年的公号团队。几个月前,她听说这个号开始卖丝袜内衣了。
记者根据某微信公众号研究机构发布的排行榜数据,在排名前10位的育儿公号里,有6个都搭售产品,售货范围从绘本、辅食料理机和食材,到早教课程、儿童手表等,非常齐全。点开推文,许多感人的故事后面都有一条经过精心策划的卖货链接。
“大部分育儿公号就是母婴垂直电商。” 受访者婉婉妈妈说,“群里定期有消费反馈,还会推送返场买家秀,你没有买这一期的团购商品,就与群友没有共同话题,好不容易融入一个圈子,就这么被踢出局了。”
有一位辞职带娃的妈妈的回答更令人揪心:“我生完孩子休产假的时候,暂时没有外界社交,妈妈群就是我唯一的朋友圈。在群里不消费就等于无社交。”她鼓足勇气告诉记者:“虽然我内心一万个不赞同新闻事件中那个母亲的做法,但很能理解社群的肯定对她的意义。说白了,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
暴露问题3
育儿焦虑 源于无知
记者采访了一个自称“疯狂的妈妈”的真实案例:孕期叶酸要买进口的,婴儿床要全榉木的,给孩子冲奶粉必须是进口矿泉水,买来全套量勺量杯、做辅食精确到克,每天几时几分睡觉吃饭大小便都密密麻麻记下来……连孩子的外婆都说,这已经不是养娃了,而是全年无休的科学实验。即使如此“用心”,这位新手妈妈依然表示,在面对公号的育儿指导时,她仍感到招架不住。
“你的焦虑,看似用力过猛,其实来自育儿知识的缺乏,还有一些懒惰,以为网络能解答一切问题。”儿保医生告诉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超过半数的新手父母“不知道”或“从未参加过”正规医院设置的育儿课程。遇到一般性的育儿困惑时,他们认为“最方便”的选择是微信公号,而不是专业医生。
分析
认证随意 监管缺失 是乱象纷呈症结所在
“公号育儿”乱象纷呈的原因在哪?广州市人社局、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人社系统开展的与母婴职业有关的职业相关认证有:保育员、育婴员职业资格鉴定,核发保育员、育婴员职业资格证;妇婴护理专项能力考核,核发妇婴护理专项能力证书。除此以外,并无其他相关认证。育儿公号里鼓吹得天花乱坠的各类资格证书,其认证机关是否存在或合法都存疑。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育儿公号既卖“知识”,又做微商卖东西,出现乱象并不偶然。建议引入信用机制,不管是个人号还是企业号,一旦被证实传播虚假消息、不实宣传,信用分就应降低,直至封号。涉及虚假宣传、不实广告的,不仅要处罚公号和企业,还要处罚个人,处罚结果要向社会公示。
问答
专业医疗机构应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记者梳理了受访的12位新手父母最关注的问题,并咨询了专业医生意见。
哪些育儿公号值得信任?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外科医生刘斐:三甲医院或儿童医院一般都会定期开设公益的育儿课程,还会通过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各项育儿知识,对育儿群体来说,这是最直接和权威的渠道。对用手机搜索到的各类育儿公号,建议不要盲信,尤其遇到补铁、补钙、补锌等补剂推荐时,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
广州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儿科神经专科主任刘迪辉:对育儿公号的甄别,一般要过三关,一看其是否为了营销;二看其行业认可度;三看其是否参考了专业文献、遵循循证医学理念。
遇到哪些问题需马上去医院?
刘斐:举个例子,如果孩子不慎跌倒,从小儿外科医生角度给出的建议是,看其有无外伤,精神状况怎样,是否有呕吐不止等情况。
刘迪辉:从儿童保健角度给出的建议是,根据诊疗给出的医师意见不会有太多绝对的、偏激的定论。一旦遇到为了抓人眼球而设置的“必选项”,就要当心,去寻求医生帮助。
定期儿保只是打疫苗吗?
刘迪辉:我们建议专业医疗机构担负起更多的普及儿童健康管理理念的社会责任。现实中,许多年轻家长认为,去医院做定期儿保,无非就是量量身高体重、打个疫苗了事。但专业的儿童健康管理不只是这些,还会根据生长曲线判断身高体重的增长是否正常,监测神经发育,包括语言发育、精细动作以及大动作是否正常等。有句话叫作“防病早于治病”,说的就是儿童保健管理。
其实,在临床经验中,新手父母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能从专业医院的儿童保健医生那里得到答案。
比如:
趴睡好不好?我们一般建议1岁以下的婴儿“趴着玩、侧着睡、盯着练”;
婴儿哭闹不止怎么办?我们建议,首先应该排除肠绞痛等病理原因;
该不该一哭就抱?我们建议,对于诉求及时回应,这样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怎样做才是高效陪伴?至少不是躺在孩子身边刷手机…来源/广州日报(ID:guangzhoudaily 记者 刘冉冉)
原标题:《“有毒”的育儿群,正在刷屏我们的朋友圈……》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五一”假期全国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1.4%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熊丰)记者6日从公安部获悉,5月1日至5日,全国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未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