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平台又出事了。
4月15日,有网友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有水滴筹工作人员与轻松筹工作人员因“扫楼扫病房劝病人立项,碰到对手抢生意”发生肢体冲突。网传视频显示,一穿蓝色上衣的男子躺倒在地上,一黑衣男子用脚揣其头部和颈部,一女子在旁边喊道:“水滴筹打人了”。针对此事,涉事双方均已发布声明讲述事件经过,并指责对方。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筹人相见,分外眼红”“吃相太难看”“为了干好事才干出的好事儿”……对于两家众筹平台因为抢公益的“生意”而不惜公然大打出手的行为,舆论为之哗然。
就冲突发生的原因,双方各执一词。警方介入之后,查清事情的缘由应该不难。值得关注的是,看似偶然冲突的背后,实则有其必然性。据水滴筹方的声明,近期轻松筹团队内部以水滴筹为假想敌,公开张贴“干死水滴筹”的攻击性标语,并且明确针对水滴筹开展了一系列不规范的挑衅、骚扰和破坏小动作,致使线下连续发生数起双方纠纷和冲突事件。轻松筹则反唇相讥,表示水滴筹多次、在多地殴打包括轻松筹在内的多个同行。
换言之,此次“爆发”应该是双方矛盾长久积累之后的结果。只要双方之间的恶性竞争存在,恐怕就很难避免下一次事端的发生。
据媒体报道,水滴筹采取末位淘汰的管理方式,筹款顾问一个月最少得完成35单,否则就会被淘汰。为“抢占市场”,筹款顾问当然会不惜以扫楼募捐的方式开展工作,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而轻松筹一方也采取类似的营销策略。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发生碰撞乃至冲突,确实有其必然性。
在公众印象中,公益慈善应该是不能沾染任何商业色彩的。因此,当众筹平台将公益与生意混淆在一起,得知“真相”的公众自然就产生强烈的被“欺骗”感,进而引发众怒。
公益固然不能成为生意,但对于众筹平台也应该辨证看待。企业不是纯粹的慈善机构,合理盈利并不是原罪。在现代社会中,商业手段应该是激发慈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否认众筹平台也确实给病者带来了帮助,让很多没有希望的人得到了救助。
一桩从线下发展到线上的“互殴”丑闻,再一次将众筹平台的问题暴露出来。除了加强对员工的法治育和管理之外,更应该深刻反省自身的商业逻辑:是不是走歪了路?迷失了做企业的本心?更要问一句,这样“筹人见面”打下去,丧失了自己企业的道德根基,那么,以后谁还来捐这个钱?(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事故现场。图片据央视新闻本报讯4月15日5时30分,在乾安县境内503公路286公里处发生交通事故,当日14时,记者从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