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说的生命力,除了体现在它所获得的重要文学奖,图书销量,还可以从其能引发持续不断的关注度感受得出。
《应物兄》是作家李洱的最新长篇小说,首发于2018 年《收获》杂志,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8 年12 月出版了单行本。2019年8月它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文学刊物或者媒体排行上,它获得很多个小说排行榜的第一名。很多文学评论家持续给这部小说高度赞扬。这种被关注热度一直持续到2020年。2020年第一期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发表了一篇长篇评论《数学思维与知识化写作的困境——评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引发不少关注和争论。来自苏州大学文学院的评论家王尧注意到,“关于《应物兄》的评论,包括对《应物兄》的批评意见。评论界很长时间没有就一部小说有如此大规模的讨论了。”文学评论家郜元宝说,“我们要允许一些作家给文学史留下难啃的骨头。对当代读者来说,它们无疑要颇费咀嚼,但在文学史上必有回响,而这种回响似乎注定要始终伴随着争议。”
作家孙甘露认为李洱在《应物兄》里的写作,“既回应了现实主义传统,又是对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发展非常微妙的反应。”他建议,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比如文学史意义、知识分子小说的意义、学院小说的意义、反思性写作等角度去探讨这部作品,“有人提出拿《红楼梦》做映照,当然这不是从夸张或者宣传的意义上说,而是从作品内部探讨《应物兄》在中国小说传统继承上有哪些可讨论的空间。”孙甘露认为,这一段时间的沉淀,让我们能更从容、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
《应物兄》题材跟大学有关,借大学写当代诸子百家,写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跟知识分子紧密相关,自然包含丰富的知识,表现出一位作家强大的见识度。但也有人认为这会有“掉书袋”的嫌疑。2019年12月,在华东师大举办的“李洱《应物兄》研讨会”上,王尧就透露,有一个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讲到《应物兄》,认为这是一部好小说,应该授予茅盾文学奖,但也从古典文学研究者的角度说了一些小说里值得推敲的地方,包括“掉书袋”问题。王尧的问题是:“究竟是知识还是思想构成李洱小说的文本?很多人说是知识,但是我认为这是思想构成的小说文本。关于这部小说要讨论的话题挺多,围绕李洱小说的讨论,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当代的长篇小说,有影响力的多是农村题材。而《应物兄》却是地道的城市题材。来自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文学评论家郜元宝就认为,中国的文学读者过去习惯于接受强大的农村题材小说传统,后来又逐渐对都市文学产生某种期待,却唯独不太适应像《应物兄》这样书卷气十足、知识分子趣味浓厚的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李洱的新作是富于挑战性的。”
《应物兄》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茅奖的肯定。但评论家毛尖认为,“《应物兄》大于茅奖。《应物兄》里的人和事,是我们这三十年的生活和对这段生活的反思,是世纪末又是世纪初的人生,是我们既抒情又反讽的当代生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新闻推荐
湖南省洞口县二桥附近6人落水,其中2人死亡3人仍在搜救。此前,有微博网友称,4月10日17时许,湖南洞口二桥上游突然放水,将多人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