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近日,南京、沈阳等地均发布具体措施,进一步放宽人才落户限制。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推出的放宽落户方案,正是对中央要求的具体贯彻。
不断放宽落户门槛,松动不必要的行政壁垒,是对中国改革成果的积极顺应。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与迁徙的频度和密度不断加大,为中国发展与改革创造了巨大的红利。千千万万劳动者离开家乡,跨越大江大河,来到新的城市确定新的人生目标,追寻幸福美满的生活。取消落户限制是鼓励和善待奋斗者的应有办法,也是提升城市化水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一种人口登记制度,户籍政策本身只是社会治理的具体手段之一。然而,在现实中,户籍与许许多多居民权利挂钩,才令其成为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制度。适时取消过时的落户限制,让移民在城市生活中更有归属感,共同做大城市蛋糕。
过去,一些人担心落户的阀门一开,公共服务资源会被挤占。其实,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已经形成共识——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长远来看,放开落户对公共服务能力的增长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户随人走”成为现实,也将反过来促进人口流动。在过去,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大学生在城市扎根,往往以“进城”为结果;而现在,城市成为被选择的对象,“进城”只是持续性的过程。一个年轻人在不同城市间流转,探索不同的人生可能性,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市场成为影响人才流动的首要因素,人才也能赋予市场更大的价值。
这种情形,对城市开展各项治理,是机遇,也是挑战。近年来,一些城市相继发起的“抢人大战”也表明,城市对人才供给已产生一定焦虑。对人才如饥似渴,对外来人口倍加善待,这种城市治理思维的转变值得肯定。需要提醒的是,短期性“抢人”的方法终究难以持续,城市加强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创新制度、开放氛围等领域的建设,才是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根本之道。
近年来,一些城市凸显后发优势,在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正是这种人才包容力的直接结果。城市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降低落户门槛是实实在在的抢人才政策。(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己亥年末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华大地,本应是热闹的春节却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整个中国,像是被蒙上了一层灰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