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老年人,越会高度关注保健品,越会对他人许诺的高额理财收益动心。北京市二中院之前发布数据,在2015至2018年之间,二中院审理的涉及老年人群体被诈骗的案件共有20多件,被骗者上百人,犯罪金额上亿元。其中,保健品和理财诈骗所占比例最高。
据北京市二中院通报,骗子们使用的手法其实也不新鲜:开办养生讲座、假冒医学专家、举办免费体检、赠送礼物拉拢、承诺返费或报销……但就是这些方式,最容易获得老年人信任,而“保健品”往往对这些老年人的诱惑最大,最终,就是老人们花了高价,买来一些无用废品。而老人们手中往往有些闲钱,又禁不住高额回报的诱惑,骗子们包装一个假项目,用免费活动、情感关怀等手段,也很轻松地诱导老年人参与投资理财。
主审法官表示,当下诈骗老年人的案件,更突出表现为“陌生人作案”的趋势,多数案件中,其中既有防不胜防的电信诈骗,也有大量通过投放广告、举办线下活动等方式接近老年人,骗取老年人信任后进行诈骗的案例。
他们抓住老人关注健康、养老、寻求社会认同等心理需求,利用他们容易盲目信任权威、辨别手段不足等特点,还有一些则打出“感情牌”,利用老年人渴望被关心、同情心较强的心理,对老人嘘寒问暖从而骗取老人的信任,进而实施诈骗行为。损失钱财以后,不少老人陷入了长期郁闷、焦虑,也影响了家庭和谐,部分涉众型犯罪,还可能进一步引发社会矛盾。
除了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容易被所谓的“权威”蒙骗、轻信他人、同时又有一定经济基础之外,当下很多子女与老人不常联系,很少沟通,隔三差五去看看,也是放下水果牛奶柴米油盐,很快就走,这导致老人缺失情感交流,而现在老人能够参与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多,老人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以致精神“贫困”,容易在感情上被骗子“俘获”。据《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李晨整理疫情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长期宅在家生活节奏被打乱,焦虑、憋闷、恐慌压得人一下子喘不过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