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查看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半岛记者李潇通讯员刘喜悦报道
本报讯为有效管控生态环境风险,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结合辖区实际,集中开展环境风险源单位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高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强化疫情期间环境风险防控,全面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监管工作,突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等各环节的环境监管,指导相关企业单位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
加强对正在生产和即将复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贮存单位和油气输运管线等高风险企业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落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做到环境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依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査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组织辖区内所有环境风险源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治理,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复工复产情况,突出重点单位,坚持分类指导,分步组织实施。坚持把“小事”当“大事”抓,把“隐患”当“事故”抓,拉出隐患清单,建立治理台账,实行对账销号。
突出排查治理重点,确保辖区环境安全可控,依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査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结合高新区企业实际,从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及处置情况,废水、废气等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及达标情况,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情况,自动监测设施安装、联网及运行情况,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编制情况,环境应急监测预警措施落实情况,环境应急防范设施措施落实情况,土壤环境风险排查治理情况,企业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等9个方面为重点,组织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对环境风险隐患立查立改。执法大队对辖区内环境风险源单位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督促企事业单位严格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对重大环境风险隐患跟踪治理,确保整改到位。
对排查发现的重大环境安全隐患和问题,拉条挂账,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跟踪抓好整改落实。加大检査督导力度,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杜绝工作走过场。对发现的环境违法问题,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对涉嫌环境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强化与相关部门应急联动,积极主动做好相关工作。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及时请示报告,积极组织应对。制定疫情期间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为现场应急人员配备防护服、口罩等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确保突发环境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新闻推荐
麻辣观点□郑云天受疫情影响,户外娱乐活动降至最低,线上娱乐成为许多人消磨时间的首选。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成年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