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懒牛黑虎,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村北头有个马号,马号拴了四十多头牲口,牲口有骡马驴牛。骡子和马是拉大车跑长途的,往城里拉砖拉沙石用。一般情况下是骡子驾辕马拉稍,驴做机动补空缺,有时替骡子驾驾辕,有时替马拉拉稍。牛多用来翻地、拉土或拉棉花秆苞谷秆高粱秆等柴火。
牛里头有一头黑牛,在十多头牛里头个儿最大,长得滚瓜溜圆,浑身黑得比炭还黑又无一处杂毛,两只短扎角呈四十五度角向前冲着,角根和头部皮肉像用混凝土浇灌在一起,谁摸了都说长得结实;两只牛眼大而有神,看人时虎视眈眈,不知情者没谁敢到跟前去,所以饲养员给它起名黑虎。
其实黑虎很温驯,和其它牛包括骡马驴都没打过架,也没见它顶过人,你就是生了点气打它骂它它也不恼。农闲时牛儿在河岸吃草,在河里戏耍的娃们光个屁股,不时你架起我、我架起你,骑到黑虎背上学电影里的放牛娃,它也任骑。村人都说这牛还乖。
乖是乖,就是懒。走路总是慢腾腾的,任你怎么吆喝仍不急不慢,用鞭子抽两下,不知是皮厚能挨得了打还是就这懒样,它只扭头看你一眼,该走多快还是多快。干同样的活,比如往地里拉粪,一样的来回别的牛一晌能拉七趟,它只能拉五趟;给地翻犁沟,同样距离,别的牛一晌能走十个来回它只能走七个。后来干活人和牛搭配时,饲养员往往把黑虎安排给腿脚慢些的人。那时邻近各村还有牲口不够用时相互租用的情况,不了解情况者,进马号一看,好家伙,这哪是牛呀?简直是个铁墩子!指定要黑虎。饲养员此时偷偷乐,说这牛一个顶俩,不敢用的扎了!但只使唤一晌,借牛的人就把黑虎吆回来念叨另换个牛,说就没见过这么懒的牛!饲养员哈哈笑,说是你自己挑的,怪谁呢?多亏黑虎长得心疼,要不早被卖了。
但是黑虎出了名并非因为懒,是因为一件救牛的事。那是收了麦抢种苞谷,距村子最远的北岭有块角角儿地不好弄,干部派俩人牵了一头黄牛去翻了种了。歇息时俩人在井旁槐树下吃自带的锅盔喝自带的米汤,让牛也自个儿吃草料。吃了饭俩人要眯瞪一会儿,忽听嗵的一声闷响。惊醒过来,四下一看,糟了,不见了黄牛。俩人跑到井沿往下一看,妈呀,牛掉井里了!一个人守着井,一个人扭身往村里飞跑,离村还远着就声嘶力竭地喊,快来救牛呀,牛掉井里了……
那时的井不是机井,不像现在百多米甚至几百米深,是人工挖的井,井口和井筒都大,井水离地面也就七八米或十来米的高度。黄牛大半截身子在水里,夹在井壁动弹不得,头和脖子露出水面,直直地冲着天。
那时牛掉到井里的事还是有的,连人都有掉井的,但一定要及时救,不及时救,牛或人就会憋死或淹死。牛大而重,救的办法就是找三根粗椽搭个支架,支架上拴个滑轮,滑轮上穿条很结实的绳子,再叫一位年轻力壮手脚麻利的小伙子下井,设法捆好牛;绳子这头,一根粗杠子前面并排拴上几头牛,等下井捆牛的人一上来,一位把式闪动长鞭,众人吆喝着牛使足牛劲硬生生往前拉。在众人整齐的嗨呼声中,掉到井里的牛就被救上来了。
这个时候,众牲口午休着正吃草料。饲养员一听黄牛掉井里了,第一反应就是急火火解牛缰绳。没料到黑虎似乎意识到出了大事,缰绳还未解开,呼地一下挣脱开来,扭头就往外奔。一出马号,头向着正前方像头斗牛,眼睛看着正前方像只铜铃,尾巴朝上撅着,四蹄如风,追着在前面奔跑的人闪电般疯跑。黑虎是和第一个跑到井边的人同时到达的。等后面的人和三头牛来到时,黄牛已被打捞上来,卧在干土处晒太阳。黑虎站在一旁,四条腿微微颤抖,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汗湿的身子冒着热气,脖子处一条深深的一扎宽皮套的勒痕很显眼,但神情淡定,泰然自若。
好家伙!众人夸,没见过黑虎跑得这么快!才知道黑虎力气这么大!黑虎原来是头有灵性的牛!
一些没看到打捞黄牛过程的人急于询问打捞过程,参与打捞过程的人七嘴八舌学说:眼看着黄牛往水下沉,等不及其它牛了,黑虎一牛顶仨牛。黑虎在杠子前面拽,七八个人在杠子后面推。一声令下,只见黑虎腰拱起,眼瞪圆,屁股翘着,四腿弯着,头窝到了两条前腿中间都要挨住地面,四只蹄子像铁锚一样抓着地,一步四个坑,忽一下就把黄牛拽了上来……
黑虎,多好的一头牛!
新闻推荐
春风和煦杨柳垂下条条绿丝绦在春风里翩翩摇曳那“柳沐春风里,风扶柳更舞”的春景是你护送务工人员时的妩媚微风吹过摇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