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认证变“认钱”需要靠法制力量规制

来源:市场星报 2020-04-07 00:51   https://www.yybnet.net/

为有力支持全球抗击疫情工作,规范认证市场秩序,市场监管部门自即日起开展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行动,该行动将重点查处伪造、冒用、非法买卖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在我国境内从事认证活动的违法行为,重点检查认证机构认证活动不规范的问题,重点检查认证价格违法问题。(4月6日《工人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相关认证机构积极服务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充分发挥质量认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作用,在帮助防疫用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个别机构肆意牟利、虚假认证甚至买证卖证,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在质量为王的市场经济时代,“认证”既是经济生活中的身份甄别程序,更是基于诚信与公平之上的门户规则,而“给钱就能过,不给就刁难”的潜规则,显然已经严重违背了制度初衷。一方面,某些认证组织与中介成了寄生在企业身上的“保护伞”,企业买个虚名,认证者图个实利,最后是不知情的民众为莫须有的质保系统高价埋单;另一方面,当金钱成为认证的通行证,企业自然缺乏动力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必然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倒逼效应。从表面上看,认证变“认钱”的背后是企业和认证机构的利益交换。企业愿意花钱买认证装点门面,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认证机构也希望顺手牵羊,利用认证的权力为自己谋些好处。

事实上,认证变“认钱”不仅仅是诚信问题,而是触犯法律行为。一方面要严惩只“认钱”的认证机构。如果对问题认证机构敢于撤销其认证资格、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直至赔偿、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严惩拿红包的认证人员,定会产生一定震慑力。另一方面,要严惩那些花钱买认证的企业,花钱买证,事关企业诚信,一旦发现这种不道德企业,应该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进入社会信用体系中,让其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埋单。

新闻推荐

宝马变“疯马” 白日闯工地

本报讯4月4日中午12时,一辆宝马mini轿车沿九华中路自南向北行驶至北门路口时,因操作不当冲入施工区。事故造成车头严重受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桃花依旧笑春风2020-04-06 00:55
评论:(认证变“认钱”需要靠法制力量规制)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