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达荣 新周刊
“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总是如此。”
1994年,13岁的娜塔莉·波特曼在《这个杀手不太冷》初登大银幕,和让·雷诺饰演的杀手莱昂留下了这个经典对话。
每个在深夜高呼过“太难了”的人,都明白这个命题有多接近真理。
电影中的玛蒂尔达和莱昂。/《这个杀手不太冷》
但和影片中遭遇灭门之祸的少女玛蒂尔达相比,年轻人的体验大多更幸运且漫不经心。人生的列车那么漫长,学业事业、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种种难题,多半还是错峰而至。
直到,2020年将时代的灰尘轻轻拂下,那些还未来得及经营好小日子的年轻人,终于还是要匆匆挑起落在肩头的重担,去学着成为一个有模有样的社会中坚。
有人说,“以前你们保护90后长大,现在90后保护你们”。
但是,保护彼此的年轻人又何止是90后。在这场席卷全世界的大考中,无数守在岗位上的医护、警察和社区工作者,大都不过二三十岁的年纪。
有停课的学生趁着假期成为了志愿者,有一线的护士在防护服上写下“胡歌老婆”为自己鼓劲,付出生命的医生发出了“希望社会有不同声音”的声音……
胡歌在微博里提到了这位女孩子,女粉丝都暗暗吃醋,但却欣然地接受了。/微博截图
热血、冲动、天真和理想主义,他们背负世界的方式有点幼稚,却像极了梁启超笔下的寄望:少年强,则中国强。
还没长大之前,就在“垮掉”的路上
将时钟回拨到10年前,80后们才刚刚和30岁扯上关系。
那时候,他们最正面的形象大概是离退役不远的姚明,或者李想这一类稀有的创业明星。但整个群体和社会中坚这个身份的鸿沟,可能比韩寒和郭敬明之间的审美差异还要大。
更不用说,那些背在身上二十多年的标签还未彻底撕掉。
贴满标签的少年。/图虫创意
要知道,在当时过度放大的舆论下,独生子女甚至说不上一个褒义词,基本上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没什么两样。
等他们再大一点,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网瘾少年、非主流、火星文、追星族,全都可以成为离经叛道的证据。
2000年,央视一个栏目曾因为邀请叛逆少年韩寒和优秀学生黄思路对话火了一把。当时,两位同龄的少年实现了友好对话,在场的大人却忍不住想要将“对话”演成“对骂”:
“韩寒现象把握得不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从小皇帝、啃老族到叛逆少年,生活在放大镜下的80后就这样成为了被骂着长大的一代。2006年底,《中国青年报》甚至为此开辟过一个“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的专栏,为各路诸侯提供争论的舞台。
当年口诛笔伐的好事者们大概忘了,大家少不更事的时候都差不多。很多眼里揉不下的叛逆,很可能是你跟不上时代的证据。
当然,即便80后已经不需要再为自己洗白,也没有人会厚着脸皮出来道歉,他们正忙着故技重施地将炮火集中到90后身上:“唉,现在的90后啊……”
同为独生子女,90后很快接过了被污名化的大棒。你是不能自拔的网瘾少年,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垮掉的“又一代”什么毛病都有,就是没有光明的未来。
如果不是疫情给了90后一个表现的机会,谁又知道这样的争论还会否统治下一个十年?
既丧且佛的外壳下,年轻人改变了什么
五年前,80后作家张悦然曾经感叹:这代人是不是变得太快了,好像青春结束得太早了一点,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种很委顿的中年状态里面。
中年危机很正常,人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只是条件不尽相同而已。就计划生育而言,独生子女年少时不一定无忧无虑,长大后却大多要独自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
而最早一批80后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学已经扩招,房子和工作包分配的政策成为明日黄花,眼前是更为现实的房价、就业和养老问题。
如果你不是土豪,一个问题就足以成为一座山。
因此,80后和90后初涉江湖的开局,事实上就要比改革初期黄金遍地的父辈们,难度系数更加大。
充满压力的一批8090后。/图虫创意
于是,很多人习惯了在表面上当个佛系青年,或是用丧文化消解眼前的焦虑,维持着不太走心也不太失望的样子,对世界抱以温柔的抵抗。
但,这种极容易被“恨铁不成钢”的做派,终归只是埋头奋斗的外壳。事实上,年轻人对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与创新力的推动,远比丧和佛要更深。
你看,韩寒放下笔,也能拿起导筒拍出平均水准以上的商业电影;比他小1岁的张一鸣,成了第一个有能力挑战BAT的年轻创业者;比他小10岁的李佳琦,靠着勤奋和拼命的直播成为了“口红一哥”。
拓宽边界、挑战格局、打破壁垒……成为社会中坚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颠覆旧秩序与继承老传统的博弈。
今年春天,国家英文媒体《中国日报》与商务时尚男装品牌利郎首次跨界联合,将现代中式文化融入服饰时尚美学当中,用赋有现代国风神韵的元素重新讲述中国故事。
对于中国原创设计来说,传统文化向来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创作母题。但是,从颠覆老旧传统到拥抱年轻审美,这个选择并不好做。
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向来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残酷一面,要么进博物馆成为标本,要么在年轻化的路上适者生存。
许多年轻力量都是在这样的挑战中,推动观念、审美和价值取向的进化。
《中国日报》与利郎男装的联名,便在传统文化之外,呈现出了新商务男士积极向上的七个秉性——“文化自信”“国际视野”“协同合作”“健康生活”“有正能量”“不断学习”“注重衣品”。
这意味着,对于以“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为宗旨的《中国日报》来说,这个与当下中国青年天然契合的积极形象,已可被视作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
新力量在向上,总有人正当年轻
管理思想家乌麦尔 哈克曾在《新商业文明》中提到过,企业以牺牲环境、社会、大众、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行为,违背了商业精神的实质。
而利郎男装摒弃单纯的利润追求,转而探索更实际的价值创造的做法,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商业文明。
十年前,利郎男装的定位还是成功人士的商务休闲服装。如今,这种略显“高高在上”的诉求,已经顺应都市男性的心态发生变化。
年轻化的元素和富有人文价值的内涵。
因此,利郎男装主动探索一股全新的商务力量,拥抱起新职场青年,在设计中植入更多年轻化的元素和富有人文价值的内涵,重新定义“新商务”的内涵。
当下,在创意行业、传统行业、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这种追求已经是一种普遍的奋斗语境。在偏见者还未来得及摘掉“垮掉”的有色眼镜时,年轻人已经用积极向上的力量,吹响了打脸的号角。
赚钱很重要,赚钱能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更重要。这就是当下中国年轻人从垮掉的一代到成为社会中坚的路上,真正颠覆的旧秩序。
80后的饺子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将《封神演义》改编成具备当代精神的“魔童降世”,而不是像部分前辈一样靠山寨骗补贴;
90后的武磊愿意放弃国内俱乐部的高薪待遇,在职业生涯中后期转会到欧洲,踏上更高水平的竞技平台;
00后的易烊千玺没有在最好的年华挥霍资本,而是一头扎进剧组接受锤炼,将头上的偶像光环换成演员自觉。
武磊是中国足球在欧洲五大联赛留洋的“独苗”。/微博截图
这一切都和以往不大一样。他们的奋斗、理想与知识,正赋予中国一种更长远的目光,以更自信和精准的态度,迎接更深入的改革。
但也正如利郎男装品牌总监王俊宏所言,年轻化本身只是这个时代的一张入场券,你必须有高度的包容心,敢于去打破以往的成就。
“未来还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变化会发生。你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在下一次的浪潮中,及时调整自己。”
很大程度上,这决定的甚至不止于中国未来的商业文明。
作者 |徐达荣
封面图来自图虫创意
原标题:《非要等年轻人成为社会中坚,你才相信没有垮掉的一代》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须臾面对“停工并立即整改”的执法文书,开挖车库的当事人口头称“配合工作”,转过背却依旧我行我素,这岂不是无视法律、“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