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影《少年的你》火了,说明了公众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深切关注与共情。当这种霸凌行为延伸到网上,就成了网络暴力。
近年来,网络暴力导致的悲剧不断上演,引发广泛关注。但仍有网友会说,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了,至于吗?这些网友,可能大大低估了网络暴力的破坏力和对受害者心理造成的伤害。
网络暴力,大多是非理性的情绪攻击。对施暴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发泄。被害者在遭受网络暴力后,首先会产生情绪反应,而负责理性的脑区处于劣势,甚至暂时丧失对情绪的调控功能。
控制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能够掌控环境的感觉,希望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尽可能有相应反馈和结果。网络暴力,相对于传统的肢体暴力,大大降低了施暴的条件,只要具有基本网络操作水平的人,皆可以通过留言、弹幕等方式进行施暴。同时,网络暴力的传染性更强,传播性更广,危害性也更大。
在这种状况下,身处网络暴力之中的受害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控感、无力感和无助感。每个人的心理能量都是有限的,当网络暴力这只无形的大手掐住了受害者的咽喉,剧烈的挣扎反而会使这只手越掐越紧,能量终将被消耗殆尽。
在一档辩论节目中,嘉宾陈铭讲了一个自己女儿被网络暴力的故事。 “六一”儿童节,陈铭跟自己女儿拍了几张自拍照并发到微博。网友却在下方留言:“这个孩子真的丑……”还有网友会攻击孩子的籍贯、基因等。
这样的言语攻击,体现了网络暴力最可怕的一点:对受害者的尊严进行践踏。网络暴力,把排斥和攻击无限放大,会使得受害者产生羞耻感和耻辱感。尊严丧失,直到怀疑人生的价值,产生绝望心理,甚至走向自杀。
因此,我们之所以坚决反对网络暴力,不仅因为其行为本身的非正义性,也因为它会对人的心灵产生不可估量的伤害和影响。摘自《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保健养生类诈骗这类诈骗一般包括:免费旅游、VIP体检、夸大保健品效果;安排人员现身说法,忽悠老人往销售公司存钱;销售“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