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的上海,有一场3万8千人的盛会,2019上海国际马拉松成功举行。赛后,朋友圈里最热门的是一则40岁孕8月准妈妈完赛的消息。这名孕妈称对自己身体很了解,并且之前就是精英跑者,对运动量有把控,所以并不会有危险。那么,是不是其他的孕妈也可以效仿呢?A 孕8月完成全马今年40岁怀孕已经8个月的准妈妈黎莉莉以5:17:30的好成绩完成了上海马拉松。这是她孕期的第3个全马,也是她人生的第62个全马,早在上海马拉松之前,她还曾在孕8周和孕22周参加过两次全马比赛。
她的这一举动毫无意外地引来一众点赞,同时也引来很多质疑:有人支持这种行为,觉得她身体素质真的超级棒,也有人认为她不顾胎儿危险,特殊时期还跑全马是一种对自己和宝宝安全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面对质疑,黎莉莉认为,批评她的人里面,一半的人没怀过孕。她对自己身体很了解,怀孕前,自己每个月有300公里以上的训练量,一练就是8年。怀孕后,她查阅国内外各种跑步资料和咨询了专业医生后,决定恢复了锻炼习惯,每个月训练量仍保持在200公里以上。所以,她对自己的运动量有把控,并不会有危险。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教授表示:医学上还没有证据表明,运动量过大会导致早产或流产。临床中,早产、流产其实有很多原因,比如感染、精神紧张、内分泌代谢失调,还有胎儿本身问题等。只是对于不明原因的流产,很多人习惯归结于运动量过大,或者是太劳累。
没错,对于备孕或怀孕中的人来说,运动就和营养饮食、心理健康、按期产检等一样,都是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孕期科学健康运动确实非常有必要。但至于能不能跑马拉松,体质好经常运动的人,在有把握的前提下是可以的,但其他人不能随意模仿,还是要在医生和专业教练的指导下科学运动!B 孕期运动有好处根据国内外诸多数据表明,爱运动的女性和孕期坚持运动的女性,会给自身带来以下好处:
预防妊娠糖尿病孕前4~6个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比孕期加强运动、避免营养过剩更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运动强度不同,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作用也不一样。与缓慢散步的妇女相比,正常和快速散步的妇女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降低70%以上。
调节不稳定情绪孕期,准妈妈体内雌激素会出现明显变化,而雌激素高低对女性情绪变化有很大的影响,雌激素的升高或者降低都会导致孕妈情绪波动,或者不安。而通过运动就可以调节雌激素在孕期给孕妈造成的不稳定情绪,使孕妈觉得身心放松,排泄情绪垃圾。
有助于生产孕期适量运动可以促进孕妇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肺的吸氧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孕期身体容易疲劳的状态。另外运动还能增加对分娩过程有重要作用肌肉的力量,如盆底肌肉、腹肌和背部的肌肉,帮助放松骨盆关节,为顺利分娩打下基础。同时也会增强宝宝对宫缩的耐受力,宝宝大小合适,提高成功顺产的概率。C 缓和运动更适合孕妈当然,并不是所有孕妇在孕期都适合运动。孕期是育龄女性的特殊生理期,在这个期间,身体状况和非孕期是完全不同的。与马拉松这种极高强度运动相关的主要是我们的心肺功能和肌肉骨骼系统。
心脏负担更重孕期各器官系统的负担都是加重的,尤其是心脏,因为孕期血容量的生理性增加,其负担比非孕期增加30%~50%,可以理解为怀孕了即使静坐不动,心脏的负担也能达到孕前快走的水平。
跑全程马拉松的过程中,心率持续在140~160次/分是很常见的,一位完成了此次全马的产科医生介绍,“这次跑马我的最大心率达到了177次/分。因为天气和准备还不是十分充分,我就在32公里处遇到极点,后10公里只能跑走结合,完成全程。”
这种心率对于有训练基础的人来说,都是可以耐受的,但是对于本来负担已经加码的孕妇来说随时可能成为不能承受之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的可能性都会增加。
更容易损伤跌倒孕期由于胎儿和子宫逐渐增大,身体重心不断前移,跑步时为了维持重心稳定,需要根据孕周不断调整跑步姿态,否则可能对脊柱及周围肌肉造成损伤,也容易因为重心不稳导致跌倒。
而且马拉松比赛参赛人多,有些路段比较狭窄,还有一些选手会突然在跑道上停下来,很容易发生碰撞拥挤。
对于孕期的运动,产科医生一般建议比较缓和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游泳、孕妇瑜伽等,而马拉松作为极高强度的混氧运动是不推荐的。
马拉松是一项对身体、心理都有极高要求的极限项目,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群的。近年各项马拉松比赛中倒下、猝死的事例也不胜枚举,这些不幸者往往赛前自认为身体很好。精英跑者固然是偶像但绝对不是榜样。马拉松比赛的终点永远不是冲线,而是安全回家。 (徐常恩)
新闻推荐
本报讯(戚彪记者王梓菡)进入四季度,天气转寒,生产经营任务重,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期,也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多发期。为做好最后两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