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父母爱情 □伍燕群

来源:蚌埠日报 2019-11-07 08:17   https://www.yybnet.net/

秋日雀语汤青摄父亲去世几年后,母亲把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找出来,去镇上的照相馆请人翻拍,放大,装裱,同父亲的遗像一起挂在堂屋的白壁上。每次回娘家,一进门,就看见一个青春的父亲嘴角略带微笑,一个年老的父亲神情略显严肃地注视着我,注视着家中的一切,就像父亲仍在,仍在这间屋子里爱着我们,守护着母亲和我们的家。

母亲和父亲新婚燕尔,父亲就被大队推荐去了部队,服役期限为两年。那年月,我们那一带有许多像父亲那样结了婚又被送去参军的。参军那天,锣鼓喧天,父亲穿着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被送兵的队伍簇拥着前行,母亲跟在身后默默相送。母亲因兄弟姐妹多,家里缺乏帮手,只上了几天夜校,识字不多,与父亲的书信往来,都是靠大舅转述回复。每次父亲有家信寄回,母亲总是赶忙放下手头的活计,第一时间找到大舅,请大舅念信复信。大舅逐字逐句念着,母亲凝神屏息听着,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忽略了一个细节。每次大舅念完,母亲还要追问:就写这么多吗?都念完了吗?巴不得父亲将军营的每一个生活场景都写进去,好让她放心安心。而每次请大舅回信,母亲都是报喜不报忧,说家中一切都好,请父亲勿要牵挂。

父亲当兵复员后,先是被安排在兵工厂工作,后又调换到武汉长江航运公司,直至退休。父亲在兵工厂工作期间,母亲曾在大舅的陪同下去探望父亲,并小住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父亲白天上班,母亲则在职工宿舍与父亲同事的妻子们一起绣花,纳鞋底,学织毛衣;父亲下班后,他们去街头散步,享受着属于他们的二人世界。每每回忆起那段时间,母亲的眼中满是幸福与满足,那应是母亲与父亲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吧。随着父亲调换工作,由陆地到长江航线,母亲不再方便探望。经常听母亲说,父亲是最恋家的,每次回来母亲问父亲假期多长,父亲答半个月,通常都是将假期一延再延,在家里住一两个月才返回工作岗位。母亲每次讲到这里的时候都要举一个反例,说村里一位与父亲年龄相仿的叔辈,每次总是高高兴兴回来休假,怒气冲冲提前上班,已成惯例。那位叔辈我是知道的,在县城的化肥厂工作,性格粗犷不拘,爱打篮球,喝点小酒,也颇与父亲合得来。母亲说,每次那个叔辈提前结束休假去上班的时候,他家门口就要上演一出闹剧,总见他拎着提包在前面边骂边走,说再也不回来了,他媳妇则在后面边哭边追。有不怕事的笑他:你不是说回来住十天的么,怎么才三天就要走呀?他赤红着脖子也不理人,依旧一边骂一边疾走,甩他媳妇像甩瘟神一样。

母亲生育迟,婚后许多年都没有产下一男半女。一心想要抱孙子的奶奶急了,言语间颇有不满,父亲总是好言相劝,从不让母亲难堪。父亲给了母亲一个男人最大的担当,给了母亲一个女人最珍贵的尊严。后来,终于有了我们一群兄弟姊妹,母亲欣喜之余,日子却过得更辛苦了。加上夭折的一位小妹,母亲一生孕育了七个子女。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不是挺着大大的孕肚,就是用布袋背着年幼的弟弟或妹妹,屋里屋外忙碌着,没有片刻空闲。农忙的时候,别人家的稻谷都上了岸,秧苗也下了田,我们家却因父亲在外工作,家里没有主劳力,什么农活都要慢人一步。母亲一个女人家,请人割稻谷,请人犁田,请人耙田,请人插秧,与人换工,用她弱小的身躯担负着家庭的重任。也曾看到母亲一个人偷偷地流泪,默默地哭泣,可转过身来,面对一群儿女,母亲又展开了笑颜,母亲是不愿让我们看到她的软弱与难处的。

自我上小学二年级起,我就成了母亲与父亲的通信使,负责着他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刚开始,我识字不多,词汇有限,且常有错别字,每次写信都是母亲说一句,我写一句;后来渐渐长大,再写信也有了自己的主张,我会根据母亲的意思,重新组合词语,尽量让言辞更生动,语句更贴切。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年写过的信中,每一封的首段,都有一句必然的“家中一切都好”,通常我会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您好!来信已收到。家中一切都好……”,而后再铺展陈述。一句“家中一切都好”,是母亲能给予父亲的最诚挚的爱意,所有生活的重压与困难都被母亲隐藏,信中叙述与表达的,全是日常中能令他们感到轻松愉悦的话题。比如“稻谷已经收割,秧苗也已插好”,比如“今年收成很好”,比如“母亲身体很好,孩子们很听话”……那些流过的汗,哭过的泪,以及田间地头繁重的农活,屋里屋外琐碎的杂事,母亲全都不提。这种隐藏的爱,直至我结婚后的很多年,在经历了许多事后,才能在记忆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出来。

每次信一寄出,母亲就急切地盼着父亲的回信。父亲的回信来了,刚开始的几年,我会很乖顺的应母亲的要求逐字逐段念出来。年龄大一点之后,我不再刻板地信念,而是将父亲信中的内容简要复述,将父亲在信中交待的事项告诉母亲。父亲每封信的末尾,一般都是特意写给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要母亲保重身体,一再交待我们兄妹几个要听话,要学会为母亲分担。每当我告诉母亲父亲要她多保重身体,不要太累时,母亲听得脸上灿如桃花,嘴里却嗔怪着:说得轻巧,我不累,田地里的事谁做?一群细喽啰谁养?我知道母亲嘴里虽嗔怪着,但心里却是如吃了蜜糖般受用的。现在,我依然怀念那些代母亲与父亲写信的日子。一字一句的诉说,一页一页的牵挂,一封一封的深情,织成一张巨大的亲情的网,任距离再远,时间再长,母亲和父亲还有我们都能牵动彼此最敏感的神经,都能感受到完整的家的温暖与和谐。

父亲不在家的日子,支撑母亲走下去的,是回忆,是述说。日复一日的回忆,一遍一遍的述说,父亲就这样融入我们的生活,从未缺席。夏夜的星空下,冬日的炉火旁,我们围坐在母亲身旁,母亲为我们讲述着父亲的趣事。母亲常说父亲力气大,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小故事。母亲最开始见识父亲的力气,是母亲与父亲刚结婚那年,时值深冬,父亲因感冒两天粒米未进,第二天傍晚觉得稍微舒服了点,就去晒场活动筋骨。来到晒场上,一群年轻人正在打赌看谁能徒手把田里的石磙滚上来,田埂有两尺多高,打赌的一群人挨个试了一遍,没有一个人能撼动石磙。当中不知是谁提议要父亲一试,父亲也不推辞,脱掉棉袄,下田去两下就把几百斤重的石磙推了上来,众人惊叹:果然力大!两天没吃饭也能把石磙推上来。从此四里八乡都知道父亲力气大了。

父亲每次休假的时间都不固定,我们只能凭父亲的来信知道大概的日期。如果父亲从外地回来,母亲不赶巧出门去干活了,父亲定要左邻右舍地打听母亲干活的地点,任凭多远都要去寻母亲,好像只有看到母亲了,才能找到家的感觉。由于聚少离多,母亲与父亲非常珍惜相聚的时刻。每一次的久别重逢,于母亲和父亲而言都是值得庆贺的。所以父亲在家的日子,我们家每天都像过节一样热闹,欢乐。而母亲待父亲,有时更像是招待远来的贵客。父亲爱吃插田苞,母亲满山满岭去摘;父亲爱喝的茶叶,母亲收得高高的,不让我们乱动;夏季乡间蚊虫多,傍晚吃饭母亲坐在父亲身旁,不住地摇着蒲扇赶蚊虫;父亲的制服与白衬衫,母亲都是自己亲手洗涤,生怕我和妹妹洗不干净,父亲的制服永远都是笔挺的,没有一丝折痕,父亲的白衬衫,永远都被母亲洗得洁白耀眼。有关父亲的一切,母亲都要亲力亲为,凡事力求完美。

父亲退休两年后中风,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像照看婴孩一样照看着父亲,从无怨言。转眼父亲已走了许多年,平常回家与母亲闲坐,我们都极少谈到父亲,我们好像都在刻意回避。也许母亲不说,是因为怕我们难过;而我们不提,则是担心母亲伤感。我们就这样相互顾忌着,不再谈论父亲。但是逢年过节,锅里盛起的第一碗饭,灶上出笼的第一屉包子,碓臼打好的第一团糍粑以及未曾动筷的猪蹄,母亲都会先给父亲呈上,就像父亲仍然健在,仍能享用似的。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母亲一直都是记挂着父亲的,包括父亲的一些日常喜好。至此,我才懂得,真正的爱是深入骨髓,烙入心田的;真正的深情,是时间与空间,岁月与生死无法阻隔的。就像我的母亲与父亲。

现在,母亲也把她年轻时候的照片找出来,去镇上的照相馆请人翻拍,放大,装裱,连同她日后的照片,与父亲的挂在一起。这样,黑白色的青春的母亲与父亲,以及彩色的年老的母亲与父亲,并排在一起,讲述和见证着他们情感的波澜和生命的轨迹。

新闻推荐

公安部涉黑恶A级通缉犯在广东清远投案自首

记者6日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重大涉黑恶在逃人员张立创于5日晚19时许到广东清远市公安局投案自首,系全国20名A级通缉犯首名...

相关推荐:
小镇最后的铁匠2019-11-07 06:47
猜你喜欢:
黄家塘记事2019-11-07 07:53
评论:(父母爱情 □伍燕群)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