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江
下周,双11就来了。消费者在热盼的同时,也怕掉入各种消费陷阱。如何才能保证买家、卖家双赢?总结历年来的消费经验,提前为电商打一剂诚信预防针至为重要。
近年来,双11打折降价出现越来越多的“先攻略后得益”的套路,烧脑规则让很多人感叹要学奥数;网红直播带货如“带祸”、中小商家被逼“二选一”,各种不正当手段更是层出不穷。销售平台流量好看了,卖家收益遂愿了,消费者们则丧失了最初的获得感。这样的现状,既让消费者受损,也无益于双11这个宝贵的IP。
11月1日,针对“网红假货”这一新的消费乱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新规,要求双11期间网络视听电子商务直播节目和广告节目用语要文明、规范,不得夸大其词,不得欺诈和误导消费者。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5部门联合对京东、天猫等10家重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进行行政指导,要求平台企业在集中促销活动期间,要及时发现并制止虚构原价、先涨后降、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行为,要严格落实“赔偿先付制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买卖双赢,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存在的根本理由。今年是《电商法》实施后的第一个双11,期待消费者的这一个“1”,和商家的这一个“1”完美结合,真正实现双赢的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澄合矿业合阳公司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履行好安全职责,真正把“百日安全”活动要求与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据悉,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