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几乎所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都舍得投入,对教育目标都有较高的期待。相应地,父母在规划和实施子女教育的过程之中,往往抱着“早下手、输不起”的想法,希望通过对孩子成长过程的精准控制,达到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人才的目的。
可以说,父母这些愿望都是美好的,也是为孩子考虑的,但是这种严格控制追求教育过程确定性的方式,真的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吗?真的能够让孩子获得确定性的美好人生吗?
在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令人心痛的教育悲剧。北京一个小学生由于父亲没收了手机而跳楼;上海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杨某因母亲时刻不离其左右而上吊;被学校和家庭评价为“好学生”的孩子突然犯罪杀人。我们身边有很多在学校和家庭严厉管教之下仍然厌学甚至离家出走的孩子。
为什么控制中的孩子有时会突然失控?为什么确定性的教育过程却不能获得确定性的教育结果?
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不放心,时刻希望获得孩子各方面的信息,掌握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记和手机,突破家庭成员之间的隐私界限,一方面,父母有可能会内疚、因担心孩子发现而焦虑;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的发现了父母偷看日记和手机,那么无论孩子接受还是不接受,后果都令人担忧。接受则孩子的自我、自尊受损,不接受则会酿成孩子对父母的愤怒反抗和不信任。
父母的情绪反应,即使父母不讲话孩子也会体会到。如果父母不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那么过多了解孩子的情况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也提醒我们,父母的学习和成长对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刘 伟)
新闻推荐
人民日报图一场师生对话会10月10日在学校举行。老师坐在台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极尽小心发言,好像正在经受审判;学生挤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