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百态社会 > 正文

那年头的百货公司

来源:西昌都市报 2019-10-12 07:33   https://www.yybnet.net/

□蔡应律(西昌)

称“百货”公司,委实是谦虚了。

岂止百货?感觉上,似乎整个社会需求,都汇集于其中了。

现在的人已经很难想象那年头的百货公司有多牛。

百货公司,还要城里才有,乡下场镇,就只有供销社了。更小的乡下,则只剩了小卖部或者代销点,巴掌大一个窗洞,伸头看去,蒙尘垢面的货架上,几包劣质香烟,一点针头线脑,几颗硬质水果糖,两个能把狗打得叫出声来的干硬荞饼。

这就是短缺经济时代的社会样貌。“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这一切真是刻骨铭心。

1

当年西昌之百货公司,最著名的有两个:首先是大巷口转步行街拐角处的这个,又叫百货大楼。其实那楼一点也不大,但与“百货”连一起,不大也大了。其次是上西街的协和商店。

除此之外,就是西街、南街几家小杂货铺了。

短缺经济时代,货品短缺。当年一个人一年才发一尺五寸布票,三个人的布票凑拢来,才能做一条裤子。百货公司来点什么货品,闻风而动的人们立即在门口排起了长队。为了防止意外,公司的人聪明,往往只开一道门缝,任你外面人潮汹涌、长龙逶迤,门缝后面仅仅两个人,也能从容对付。

那时代能“敞开供应”的东西实在不多。故而很多时候,排着的长队于艰难蠕动中突听前面传来物品告罄的“啊嚯”一声无奈叹息,就知道今天的队白排了。这在排队已然成了习惯的时代,既司空见惯,也习以为常。人们于是双手一摊,沮丧地看看天空、摆摆脑壳,怏怏散去。

甚至很多时候,人们有事没事从街口上路过,但见有人排队,尚没弄清楚为何而排、卖的什么,本能地就跑过去在队尾巴上排起了。直待弄清楚那东西其实自己并不需要,或者头天已经买到,才离开。

不妨说说我当知青时的两次不寻常的购物举动。

一次是我去云南巧家买龙头二胡。

那年头我喜欢摆弄乐器。仅仅听说云南巧家有龙头二胡卖,便于某一年盛夏,利用回会东老家探亲之机,赤裸着上身,戴顶破斗笠,拖根打狗棒,从野牛坪渡金沙江,于赤日炎炎中,只身一人,沿金沙江寻路而下,苦行三天,人弄到几乎脱水,塑料鞋底也差不多被金沙江灼热的沙子烫化了,这才到达巧家,却连龙头二胡的毛也没见到。

另一个购物故事,则发生在三位女知青身上。

下乡插队几年后,知青群里,有一对男女恋爱结婚了。首对知青结婚,这可是件大事。三个女知青约起,凑钱买新婚礼物。买什么好呢?她们商量,要买一只藤箱、一个保温瓶,认为这是小两口过日子最不能缺少的。钱凑好了,赶进城来,却寻遍西昌所有商店,都没有这两样东西卖。大失所望中,一人想起有个亲戚家住昭觉,那地方购买力低,去那儿或许能够买到。于是三人赶班车去了昭觉,果然如愿以偿,顺带还买到两只搪瓷盘子。当天没有班车回西昌了,只好在昭觉住一夜。

2

那年头的百货公司,柜台上方牵着铁丝,铁丝上挂着铁夹,顾客买个什么,售货员开张小票,连同从顾客手里收到的整钱一道,高举过头,夹上铁夹,使劲一推,随着“唰——”一声脆响,铁夹飞身滑至高坐于店铺中心的收银员处,收银员记下货品,找补好零钱,复在铁夹上夹好,“唰——”一声推回来,售货员取下零钱,再清点一遍,连同货品,交给顾客,算是银货两讫,完成了一笔交易。

可以想见,大巷口百货大楼的那个收银员,是何等的受人瞩目。偌大售货厅有多少个柜台,就有多少根铁丝通往彼处,彼如一只大蜘蛛,并俨然君临天下的皇上,全神贯注并铁青着脸,全力对付着往来于四面八方的钱、货交割。

那年头的百货公司,大都在迎门货架的上端墙面上写有“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可惜这口号只是写在公司墙上,而不是写在售货员脸上。那时候的售货员,一般脾气都比较大,少耐心,买东西像是不给钱。问个价,也要等她把嘴里嗑着的瓜子壳壳吐掉了才回答;若你没听清楚,再问,她那厢便白眼仁一瞪,脸也就掉开了。若遇售货员那天特别不开心,或是家里受了气,或是柜台上短了款,彼一脸冰霜将物品和找补的零钱扔在柜台上,你都得忍气吞声接受了。

3

短缺经济时代,货品短缺,其实更短缺的是——钱。因此,能够攒上一点钱,左盘算右盘算后上百货公司去买个什么东西,那还是比较兴奋的。哪怕仅仅买块花布头为孩子做件小衫衫。因为这毕竟是历经多日积攒后去实施处心积虑想要实现的一个计划。那年头,为家中买一件什么东西,习惯上不叫“买”,而叫“添置”。添置个什么东西,说明这东西家里没有,又确实需要,添置上了,便填补上了一个空白,填平了一个坑,增加了一份方便、一份享受。

我为家添置而至今感觉得意的物品,是某一年在协和商店一口气买下两个八磅矽钢壳保温瓶,这几乎花去了我整一个月的工资。当年,我所效力的砖瓦厂在108国道上,每天,要早晚两次横跨公路去开水房打开水。水瓶小,跑一趟打回来的开水便不够用。八磅大水瓶,堪称“打开水神器”,且有两个,再拎上两个五磅水瓶,跑一趟,感觉把开水房都搬到家里来了,直令那些没此“神器”的邻居、同事羡慕不已。更了不起的是,三十几年过去,这两个水瓶至今还在用,内胆或已换过,钢壳却不生锈而完好如初。老伴议及我“大手笔”购回此物,当年没说什么,心里不太接受,后来则赞赏有加。

4

“穷过渡年头”,追求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谓之“三转一响”。能折腾齐备此四大件者,大能人也。一件也折腾不上的,便说这个人的自行车,或者那个人的手表,是“从泡菜坛里捞出来的”。这话比较刻薄,却大抵是事实。原本穷酸一个家庭,要“添置”如此奢侈之昂贵大件物品,非省吃俭用、一年两年咬紧牙巴攒钱不可。而攒钱之途,就是尽量减少日常开支,最好顿顿都捞泡菜吃,直吃出一脸菜色。

当然,百货公司的时代已经过去,成了人们往昔生活的一抹记忆。

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西门坡下端之广场一侧,崛起了一个大商场——工农兵商场。此商场名大气宏,一经出现,大巷口百货大楼立即就“矮”下去了。商场空间宽敞,货品丰富全齐,分区分类摆放,市民持币涌入,感觉眼前明亮。更重要的是,市场有了竞争,商家有了微笑,起眼看去,“顾客就是上帝”、“欢迎光临”的大红横标,张挂各处,顾客四处踟蹰逡巡间,买或不买,都颇为享受了。

再后来,就出现了超市。起初,仅“家佳”“达达”两家争雄,继之各类大小超市,就遍地开花了。步入超市,蹀躞于琳琅满目又如山如海的丰富货品中,但见超市服务人员,人人身着制服,个个面带微笑,举止得体,软语轻言,谦恭周到。环顾身边物品,件件摆放考究,样样明码标价,购物筐随取,购物车伺候,包装袋随拿,要什么自选。置身于此,于“穷过渡”时代过来的人,每每会叹息连连:什么叫“物质财富极大丰富”?这就是!超市逛一转出来,立即眼饱肚饱。

新闻推荐

追尾大货车 混凝土罐车司机被困

救援现场通讯员兰宇雷阳晚报讯9日凌晨2时30分许,东外环路回龙立交桥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有人员被困。接到报警后,市消防救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那年头的百货公司)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