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于孩子的撒谎都很苦恼,因为他们在犯错的时候,往往还是选择用谎言去逃避责任。我们常常会觉得孩子说谎是不诚实的问题行为,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孩子撒谎背后的动力,有时候很有可能正是我们成年人用谎言诱导出来的。
举个例子,孩子把家里的水晶球摆件打烂了,就把碎片都藏在了自己房间里。起初家长没留意,毕竟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妈妈在给孩子整理房间时,发现了打烂的水晶球。她很生气,既担心孩子会因此被刮伤,也恼火小家伙打烂东西悄悄藏起来。于是,她去质问孩子“客厅的水晶球呢”,孩子说不知道。“我找了半天都找不到,是不是你拿走了忘记放回来呀?”妈妈继续追问。孩子开始有点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妈妈来回问了几次,就想看看孩子诚不诚实,结果孩子的表现让她十分生气。她咆哮着对孩子说:“明明是你打烂了,我都看到你藏在房间里面的玻璃碎,为什么要撒谎?
看起来,妈妈是在希望孩子诚实,但是这种调查式的提问,其实也把自己放在了谎言的位置上。明明你知道了结果,为什么还要假装不知道来调查孩子?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否也是个谎言?作为父母,我们可能要去反思自己,我们是否经常在用谎言去教导孩子诚实。
父母假装不知道去问孩子,这很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去撒谎。假设,如果孩子否认了,你是否可以当着他的面,对孩子说相信他。抑或是你不断的质问和提出怀疑,最后让孩子在谎言中尴尬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其实也在撒谎,而且不断的设圈套让自己跳进去。每个人都不喜欢被人质问,特别是在孩子怀疑父母可能已经知道了真相的情况下,父母还不断的逼问他们。这只会让他们更厌恶承认真相,让他们更害怕诚实的后果,让他们在诚实和撒谎之间选择谎言来防御。
我们期望孩子诚实,而诚实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想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想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但我们往往只是对孩子要求形式上的诚实,却没有在实质上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们常常和孩子说,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但你是否知道让孩子诚实的目的是什么呢?很多父母都会用这种调查式的提问,明知故问地质疑孩子,就是想逼着孩子承认错误,不单要承认事情的错误,还要承认谎言被戳穿。但这样的方式往往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是诱导孩子以谎言对抗谎言。
最好的办法,是我们放下自己的面具和谎言。成年人不应假定孩子撒谎,更不应用谎言的调查,把孩子逼到谎言的角落。如果那位妈妈可以直接对孩子说:“我看到水晶球被打烂的碎片,也许你很喜欢它,不过打烂了真可惜,但幸好你没有被玻璃碎刮伤。”那么,孩子就没有去撒谎的必要了。因为,妈妈已经知道了事实,而且没有责怪孩子。孩子可能会因为妈妈的态度,获得另外一种体验,他可能会想:妈妈可以理解我,我可以告诉她是我不小心打烂的,我以后需要更小心一些,因为如果因此受伤的话,妈妈还会担心自己。
当遇到孩子说谎时,我们需要守住自己的情绪,说教与试探容易激起孩子的情绪,更可能激发孩子用谎言来防御不安。当父母可以放下自己的面具,不拐弯抹角,用真情实感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才能共情孩子的情绪,孩子也就不需要用谎言来防御内心的不安。只有我们的接纳和真实,才能让孩子感受到没有撒谎的必要。 (红艳)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陈曦许多人认为,封建迷信活动的目标群体是中老年人,而这类人也确实容易受到不怀好意者的蛊惑,因求神拜佛而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