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马未都微博。
议论风生
通过正规平台下载课程,是一个“上进青年”的自我修养。
“马未都讲故宫,原价199元,仅限前70名免费!”……国庆假期,多张配有收藏家马未都头像和二维码的营销号图片在朋友圈热传。10月7日下午,马未都通过微博辟谣,称打着自己名义的各类微信病毒营销群都是以开课的形式,先免费后欺诈,望大家不要上当。
马未都打假“马未都讲故宫”,听起来似乎是个笑谈,却真实发生了。
据悉,此次热传的课程本是某导航最新上线的“景区随身听”功能。用户可在该导航上听取马未都对故宫的讲解。不承想,这一附加服务却被利用,打着公开课的旗号大量扩散,迷惑了不少人。
马未都第一次遭遇“李鬼”,但微信群免费课程乱象丛生,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现实中,经常会有人转发名人免费公开课之类的信息,实际上有的是骗取点击量,有的推销收费课程,甚至拉人去投资理财。
借助网络营销扩散本不是问题,但打着名人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对名人而言是侵权,对消费者则是欺诈。这一点消保法早已点明。
可法律有明文规定,病毒营销何以如此猖獗?违法成本低廉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下载盗版课程,以免费来诱导分享,以点到面地裂变开来,一本万利。当个人发现上当之后,损失通常不大,很少有人会花费精力去举报;二则即便举报,由于缺乏证据,很难引起重视,最多也只是封群封号了事,大不了“打一枪再换一个地方”,没啥实质性的损失。
不久前,一则“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进群打假被踢”的新闻,让人啼笑皆非。“假作真时真亦假”,面对疯狂的李鬼,有时甚至连李逵也难免吃瘪。打假之难,可见一斑。
天上不会掉馅饼。个人当然需要擦亮眼睛,避免因为贪小便宜而掉入欺诈陷阱。如今很多平台都加强了版权管理,通过合规渠道下载相关课程,既“保质保险”,也是对知识的尊重。
而相关平台既然掌握了这类病毒营销的套路,就当有针对性地加强审核,及时向用户作出提示,一旦发现有疑似欺诈行为或收到相关举报,当主动树起技术屏障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在虚拟空间查找骗子犹如大海捞针,但相关管理部门应秉承“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依法严肃惩处一起,被侵权方也宜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唯有切实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有效震慑欺诈和侵权行为,而不是屡次要本家亲自出来“打假”。
□胡欣红(教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大风吹落居民阳台上的花盆,坠落砸伤行人,这“黑锅”只能让大风背吗?这场事故,给高层住户防范“高空坠物”伤人,再一次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