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展馆片区。主办方供图
沿江散步,与景“相遇”。
9月29日,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将正式亮相杨浦滨江,与此同时,杨浦滨江南段大桥以东2.7公里公共空间(杨浦大桥至杨树浦发电厂)将向市民开放。
“与往常的展览不同的是,此次的城市空间艺术季并非在一块空地上放置一个作品,而是利用当地固有的设施,给已有的空间赋予新的价值,创造新的艺术意义。”总策展人北川富朗介绍。
北川富朗正在进行导览。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少颖 图
主展馆毛麻仓库有近百年历史
曾经,杨浦的滨水用地更多提供给工业。如今,市民“临江不见江”的状态成为过去,而杨浦滨江作为“不间断的工业文明博览带”与共享开放的空间,已成为现实。
2019年的空间艺术季以杨浦滨江南段5.5公里滨水公共空间为主展场,原上海船厂旧址地区(包括船坞和毛麻仓库)作为主展馆片区。届时,市民游客不仅可以在拥有百年历史的主展馆内欣赏多名中外艺术家与建筑学家的作品,还可以在滨江5.5公里岸线休闲散步,享受滨水空间的美好。
船坞。主办方供图
原上海船厂遗存的船坞,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船坞之一,这里将作为艺术展示场所全新亮相。在空间艺术季期间,船坞内将呈现特色的装置和影像艺术作品,船坞也将作为开幕式的舞台。
本次空间艺术季的主展馆毛麻仓库也是一栋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其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简洁的红墙立面,是杨树浦路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印记。在主展馆内,空间艺术板块向观众诉说着上海的城市记忆与“水的相遇”。
毛麻仓库。主办方供图
在“上海十六景”单元,艺术家们在由四根柱子所围成的空间内进行创作,借上海16个行政区的数字,通过16件形式丰富的艺术作品呈现了上海在他们心中的样貌。
北川富朗认为,“上海十六景”不是简单的旅游介绍,也不是艺术家们个人的展览,而是艺术家们用各自的视角所捕捉到的上海。这体现了上海的多样性,从而希望激发更多的人对上海产生思考。
阮昕正在进行导览。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少颖 图
沿着墙外的楼梯往上走,则能看到以“再生——水之魔力”为主题的展览。规划建筑板块策展人阮昕介绍道,水因其丰富的象征性和顽强的转换能量,成为人类美好生活创造的源泉与犀利的工具,而“水之魔力”其实是人与生活的魔力。在这个版块中,国际团队与个人以学术性与历史感,对上海滨水空间展开梳理和展望,为公众近距离观察滨水空间的复杂性与微妙性提供了机会。此外,该版块还通过诠释上海、悉尼、威尼斯的“三城记”,揭示水如何改变人的生活与城市,以及人与生态的积极关系。
钢板做成的公共卫生间。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少颖 图
作品将保留于滨江岸线
此次城市空间艺术季最大的亮点在于,不仅将艺术活动植入工业遗产建筑中,更在于将杨浦滨江5.5公里的公共空间作为主展场。
杨浦滨江在目前杨浦大桥以西2.8公里滨水空间贯通开放的基础上,大桥以东的2.7公里也将于城市空间艺术季同步对外开放,形成连续的5.5公里公共空间。
杨浦滨江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是上海开埠以来最集中的工业区,承载着大工业时代的印记。如今,其作为户外公共艺术作品的延伸展场,一批工业老建筑陆续修缮完成,部分重现历史风貌。
绿之丘。主办方供图
曾经的肥皂厂将被打造成造梦空间,曾经的灰仓也将被新的艺术作品点亮。原烟草仓库变身“绿之丘”,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览。曾经连绵的工业区“隔离墙”被打开,旱冰场、运动公园、沙滩排球场等活动场所被建成,成为拥有工业文明记忆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时尚活力空间。数十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将结合公共空间的场所特征,在此创作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并将作品永久保留于滨江岸线。目前,8件艺术作品已悉数完成,未来将共有21件作品陆续记录滨江故事。
总建筑师章明说,杨浦滨江通过公共空间的复兴,将工业区原有的特色空间和场所特质重新融入到城市日常生活之中,还江于民,使之从过去人们记忆中的“大杨浦”印象中蜕变而出,迎来新的身份认同。
在本次城市空间艺术季中,市民可以切身参与到空间与艺术的创作中。主展内不仅设有多种具互动性的体验项目,场外还有学术交流、市民宣传、儿童教育及综合活动等四大类140余项内容。艺术、建筑、文化、人与自然在更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相互作用,激发空间潜能,创造新魔力。
2019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馆入口位于杨树浦路468号,展览将于9月29日至11月30日免费对公众开放,为期两个月。
新闻推荐
眼下,各高校新学期已拉开序幕。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高校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困难学生进行精准帮扶,并通过给学生饭卡“偷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