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治理让城市环境颜值更高。在市中,追求“环境品质更美”的步伐从未停止。近期,随着城管体制机制一系列的革新,市中区迈开城市管理“无缝隙协作”的新步伐:明确区直部门及各街道办事处职能,破解权责交叉、推诿扯皮等问题;推行“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和“网格员(路长)吹哨,责任方报到”工作机制,变“单打独斗”为“合拳出击”……抓住重点,哪里有问题目光就聚焦在哪里、“靶心”就定位在哪里。在一系列精细化、精准化的举措下,一个有着强大动能的城管“组织”将逐渐完善,让辖区向品质城区大步迈进。
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于悦
通讯员李猛孙化鹏申娜
给无主问题找“娘家” 标本兼治除城市顽疾
对于市中而言,城郊接合部多、背街小巷多、老旧小区多,城市管理上难免存在责任交叉、权责不明的区域。对此,市中区进一步落实责任、厘清职责。以垃圾管理为例,市中区规定拆迁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生活垃圾的暂存、收集、运送等处置工作,由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区城管局(区综合执法局)等不同责权单位“认领”,化推诿扯皮为各司其职。
不仅是垃圾管理,市中区对“大城管”框架下环卫保洁、杆线治理等19项工作逐一划分职责,强化区直业务部门主管责任,明晰街道日常监管及查缺补漏职责,将小到污水外溢、占道经营,大到拆违拆临、施工噪音整治等每一项工作进行分类、量化,进一步把问题找准、把思路厘清、把措施具体、把责任压实。
解决“谁牵头”的问题后,市中区将目光聚焦“怎么干”上。村(居)内无明显柴堆;污物滞留时间不超过15分钟;校园周边200米内无占道经营……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工作标准不断砸实,根植于每一位城市管理人员心中,让众多“无主”问题找到“娘家”,标本兼治祛除城市管理顽疾。
部门“强筋壮骨” 形成更高效新“实体”
职责进一步厘清,责任进一步压实,在此基础上,市中区“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对区城管委的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职能归位,明确其职能为业务指导、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监督考核,明确不再牵头组织实施应由相关职能部门承担的工程项目和具体事务,理顺后全部交由职能部门履行职责,进一步重协作、抱成团、聚合力。
此外,市中从“强筋壮骨”上下功夫,将原先区城管委“五部一办一中心”调整为综合保障部、业务指导部、宣传动员部、督查考核部、扬尘办和区数字化城管中心,撤销原业务推进部和项目协调部,同时将原效能督查部调整为督查考核部,职能由以前重考评轻督查向强化督查督办转变。由此,一个具有更强动能和更高效率的新“实体”产生,意味着市中区在城管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大城管”之路上再跨一步。
新闻推荐
10万元左右一个号,保证可以选到心仪房源。近日,扬子晚报新闻热线96096接到多位南京市民打来的电话,反映位于浦口区江浦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