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誉华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千年前在黄鹤楼上写下千古名作的那位中年男子早已远去,而今日,我追寻诗人的脚步,登上了传说中的黄鹤楼。
远观整座楼宇竟似黄鹤展翅欲飞,走近楼底,只见两只铜雕的巨大黄鹤高傲而孤独地傲视苍生。不远处的搁笔亭,游人熙熙攘攘,似乎正在津津乐道诗仙李白与崔颢间的那些千古佳话。
登上黄鹤楼眺望滚滚长江,不知西南方向的不远处,是不是就是崔颢笔下的“芳草萋萋鹦鹉洲”?而那沉睡在鹦鹉洲之下的少年才子——祢衡,是否也知道今天我们依然在讲述着他的故事?祢衡,东汉末年名士,才华横溢,其在不加思索间一挥而就的《鹦鹉赋》,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却也为自己英年早逝的葬身之地做了注释。崔颢借祢衡的故事,抒发出了古代文士不得志的感慨和情思,引发了读者共鸣,同时也让黄鹤楼得以“楼以文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广为流传,让寒山寺成为了中国十大名寺,我因此慕名而来。
踏着沧桑的青石板,走过枫桥,已是日落时分,阳光柔和地照在寒山寺三个大字上,却依然让人感觉到了丝丝寒意。寒山寺的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寺内的主要建筑都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走进寺中,一股浓浓的香火味顿时扑鼻而来,僧人们整齐诵经的声音,让人伫足。斜阳照在寒拾泉上,池中的荷花依然盛开,寺院前的河流正在静静流淌,枫桥似乎也还在默默地诉说着千年的往事……
鲜为人知的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却足以让苏州城和寒山寺流传千年。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江南自古出才子,很多绝美的诗词都在江南写就,这也成就了江南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抛开那些醉花烟雨、日落西湖,对于苏杭人家的生活最贴切的就是“小桥流水人家”了。
江南的民居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黛瓦,优雅别致。园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虽为人做,宛自天成,将自然和人文完美结合,可谓“一园尽揽天下之美”。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各式小桥,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有一条小河,把水和人家连为一体。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优雅安逸,与自然和谐地相处。
一蓑烟雨孕江南,小桥流水荡舟还。走在周庄这一个拥有千年历史沧桑的中国第一水乡古镇,我如同走进了一幅画卷之中。随着热闹的人流行走在河边高高低低的青石板上,我心想:小桥流水人家处处有,枯藤老树昏鸦却早已事过境迁……
昨夜风月清
梦到西湖上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关于杭州和西湖的诗句,数不胜数。这些美妙的诗词撩动无数人的心弦。
断桥是许仙和白娘子千年之恋的相遇地,也使它名声大噪。随着近年来古装戏的热播,断桥边上、古塔旁、柳树间......随处可见穿着古装的少女在摆拍,也躁动了我的心。
西湖泛舟、绕湖骑行、桥边小憩……似乎无时无地都能够感受到从湖中吹来的一阵阵清风,就如同白娘子和许仙在互诉衷肠。微波粼粼的西湖、夜晚寂静幽黑的西湖、晴天雨天阴天和烟雾缭绕的西湖,我都不曾错过,可怎么看都感觉看不够,这大概也正是西湖的魅力之所在吧!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仰望东方明珠塔最寻常不过,这促使我有了一个愿望——俯视东方明珠塔!
上海中心大厦,顾名思义,它是上海的新地标,是目前世界第二高楼,亚洲第一高楼,中国第一高楼,它总高度达到了632米!上海中心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外滩“万国建筑博览”总建筑体量。
上海中心大厦观光厅在118和119层,观光平台的快速电梯可达每秒18米,55秒可抵达上海中心119层360度环形观光平台。因此,上海中心又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上海之巅”!站在上海之巅119层552米的观光平台俯视上海,带来不一样的视觉震撼,感觉东方明珠塔和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火柴盒子,正所谓一览众楼小!此时此刻,脑海中浮现了一句古诗:不畏浮云遮望眼!
坐在552米的高空窗台上,看着太阳一点一点的没下地平线,万家灯火渐次亮起……这个温暖的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记忆中。
后记
我喜欢诗意的地方,因此喜欢江南,喜欢它多情的烟雨,喜欢它水墨淡彩的小桥流水,喜欢它多出才子和佳句,更喜欢它丰富的文化底蕴……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浪迹江南十余日,也终将告别江南,却不知何日更重游?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唐舒格记者秦丽云)18日,一男子酒后驾驶摩托车被交警拦停,拥有小汽车、摩托车驾驶证的这名驾驶员竟不知酒后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