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可降解塑料袋只是部分降解,并不能完全降解。即便是能够完全降解的塑料袋,也需要工业堆肥。大量可降解塑料袋最终的归宿和普通塑料袋一样:被填埋或焚烧。一年用掉400万吨塑料袋
9月16日,本报一版曾报道称:我国塑料袋年使用量已超过400万吨,消耗量不降反增。究其原因,主要是外卖、网购等消费行为的普及,加速了塑料的消费量。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也真切地体验到了这一点:叫一次外卖,从餐盒、餐具到外包装,似乎都有塑料的身影;网购一件商品,塑料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与传统商超卖场购物相比,网购产生了更多的塑料消费。“过去逛超市,买一大筐东西,最后用一个塑料袋提走;现在习惯了网购,差不多一件商品要产生一次快递运输,也就相应地产生各自的包装。很明显地感觉到塑料的使用量大了不少。”家住北京丰台区的消费者马先生说,“每年400万吨的塑料袋使用量,的确很惊人。”
“不用塑料袋,用啥?”
上班族陈小姐称自己“非常关注和支持环保”。“我看过很多有关“白色污染”的报道,知道塑料带的危害有多大,也在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但有时发现,实际做到并不容易。”陈小姐说,“因为家里公司比较远,每天下午5点下班,到家差不多7点,我又是单身。拖着疲惫的身体,真没有力气去拎个布袋去买菜做饭,所以晚饭我通常会叫外卖。吃的东西,难免有很多汤汤水水,不用塑料袋,商家还能用什么来包装呢?”
为此,记者特意叫了一次外卖,在备注里标注不要塑料包装,但外卖员送来的,仍然是塑料袋包装。记者又致电商家,商家称,“外卖员一个箱子里装着很多客户叫的餐,如果不用塑料袋,改用纸,各种食物不仅会串味,如果纸袋破损,有汤汁漏出来,一箱的食物都会受到影响。用布袋也是一样的道理,而且成本又高。”
较重、易碎的玻璃,更不在商家考虑范围内。金属包装,成本又太高。
记者叫了一次使用可反复使用铝盒包装的外卖,每个盒子需要单独支付2元的成本费。
与这些材料相比,物美价廉、轻便又防水的塑料,真的是有太多优点。
不过,很多接受采访的消费者表示,现在很多塑料袋都是“可降解”的,他们也就一直在放心大胆地用,觉得应该还是比较环保的。
可降解塑料真能降解吗?
消费者对可降解塑料并不陌生。然而,可降解塑料袋到底将如何降解?是否真能降解?
根据专家的介绍,即便消费者使用了可完全降解的塑料袋,也没有能力让它们真正降解。因为实现完全降解的一个前提是将可降解塑料袋与普通塑料袋分开。目前的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可降解与不可降解塑料袋。大部分城市也没有专门为此设置的回收处理体系。
也就是说,消费者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最终的归宿其实和普通塑料袋一样,都进入了填埋场或被焚烧,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工业堆肥降解处理。因此,“可降解”只是“可以降解”,不等于“真降解”。
回收再生技术是解决塑料污染的最有效措施。但数据显示,目前,塑料废弃物的利用率不超过35%,超过塑料制品总量15%的塑料废弃物不具备回收的价值和回收可行性。
专业人士的解释是,回收塑料需要其成分相对单一,例如工厂的下脚料。大部分生活垃圾中的塑料成分复杂,分类不够单一,分离相对困难,并且经常被污染,大部分最终还是被填埋或焚烧。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办法还是有的。工程塑料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季君晖建议,应加强塑料制品的回收工作,并在源头做好分类,形成以政策为主导,以回收站点为基础,建立分拣、加工中心,以集群化的分拣中心及加工中心为节点,形成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网络和产业链条等。另外,还要研究废塑料的精细化分类、塑料再生的关键共性技术,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
(本报记者 张丽娜)
新闻推荐
□谢可慧第一次听到“八分”这个词语,是在去一个不怎么出名的古镇的时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一边抽着烟,一边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