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见证
我和我的祖国
马小江
20世纪60年代末,我出生在渭北平原的一个村子,家里兄弟姐妹5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着家里的几亩田地,把我们养大,给我们成家,很不容易。
记得小时候,家里只有一对黑色的木箱子、一个老式板柜和一把用木头做成的圈椅。这些是父母结婚时,爷爷给父亲置办的家具。
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长子的大哥结婚,一向好强的父亲倾尽家里所有,精心为他置办了一套结婚家具。按照当时乡下年轻人结婚家具的标准,准备了一对木箱子、一个板柜、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前几样家具都是请木匠上门,用自己家里的木材,花了半个多月做的。父亲一辈子勤快,喜欢在自家门前屋后栽树,早年栽下的不少树木,到大哥结婚时派上了用场。就地取材做成的这几样实木家具,既结实耐用,又经济实惠。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二哥结婚时,村里开始兴起了大立柜和写字台。父亲给二哥添置了一对单人沙发,木箱子照旧必不可少。这次,父亲还是请木匠上门来做。大立柜做好后,中间的那扇门镶上了一块半人高的玻璃,当作穿衣镜,照起人来既清晰又真实。父亲还让木匠把柜面刷成奶油色,看起来十分大气。二嫂过门前,来看了一回,喜欢得不得了。大立柜上面摆上新买的收音机、钟表等,瞧上去十分体面。这时,农村兴起了“飞鸽”牌自行车,二哥也买了一辆,把二嫂高高兴兴地娶进家门。
我是20世纪90年代末结婚的,尽管还在农村举办婚礼,但新婚家具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彩电、洗衣机、茶几、沙发、燃气灶具、席梦思床等,已成为结婚的标配。在单位宿舍里,一个小小的婚房被家具摆得满满当当。每当我在工作之余,坐在房子里,一个人悠闲地喝着茶,目睹着这些新式家具,回想起大哥和二哥结婚时的情景,不得不赞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同事儿子的婚礼。宴席开始前,我在孩子婚房里转了一圈,同样是农村家庭,除过最基本的婚床、衣柜和沙发外,智能家电应有尽有。现在的年轻人,真是太幸福了,生在了一个好年代,赶上了一个新时代。
再回过头想一想,自己已是知天命的人了,从父母那一辈,到我们这一代,再到我们下一辈,70年弹指一挥间。我想,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有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国家走上了一条强国富民之路。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农村结婚家具的变化,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新闻推荐
大连市一小学被曝用洗衣粉刷餐具 校园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不该止步于追责
>>网友热e■有味道的少女:洗衣粉洗餐具,用脚刷餐具,现在的孩子太不容易。■疯了又疯:停职就完事了?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坐牢。■...